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A股市场成立至今,已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并设立了自己的创业板市场,毋庸讳言,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市场的长远发展,例如IPO定价效率就是问题之一。提高创业板市场的IPO定价效率,不仅对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今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创业板市场IPO定价效率问题进行研究,有一定理论与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对A股创业板IPO定价效率进行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并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的机制与经验,以挖掘造成IPO定价效率的关键因素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对创业板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基于这个目的,笔者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工作:
第一,对创业板和证券市场IPO定价效率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对A股IPO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第二,结合A股创业板实际,以“绝对为主,相对调整”的估值方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估值,并从定价偏离率角度,通过模型构建,对创业板市场IPO定价效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与主板相比,创业板IPO定价在体现公司内在价值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上都取得了重大进步;
2.创业板不存在系统性的折价发行情况,从而为拒绝从理性角度(发行定价过低)解释A股创业板抑价提出了佐证。
然后,从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着手,运用非参数检验、建模回归、正态性检验等多种计量方法来研究A股创业板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结果初步显示:A股创业板IPO定价效率相对较低;创投/风投能够带领企业以相对较低门槛争取到在创业板上市的资格;企业的价值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性、承销商托市行为、市场投机热度等方面显著影响A股创业板市场的IPO抑价水平和定价效率。
最后,在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A股创业板实际和境外市场机制与经验,提出了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