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厚重土壤上渐次延伸,传统的力量始终相伴前行。自“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农民与乡村一直是文学的主要表达对象,数千年农耕文明传统是其稳固而深厚的审美资源。在新世纪,许多作家仍坚实地立足乡土,守望乡土,讲述中国乡村的痛苦、忧患、苏醒、裂变、转型,述说世纪之交的乡愁和乡村新人格的艰难成长。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汹涌而至,开放自由的现代文明与乡村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和稳定的文化传统交相碰撞,给乡村带来了矛盾、焦虑和彷徨。相对于昔日宁静和谐的世界,今日的乡村又出现了新的喧哗和骚动,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复杂,也承载了从未有过的时代命题。作家们几乎触及了新世纪转型期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奉献出当代最新鲜、最具时代气息的文学盛宴。 乡村中国积淀的超稳定文化结构并不因时代风云变幻而改变,乡村的风俗风情、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和情感生活,依然顽强地缓缓流淌。社会历史变迁仅仅给乡土带来了异质性因素,乡土文化包容并改变了它们,同时其自身也发生了新的流变。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而漫长的。新世纪的乡村作家倾情书写时代乡村的嬗变过程,传达出作家们对传统与现代的深沉思考和复杂情感:或焦虑、或坦然、或自信。 新世纪部分乡村小说试图超越政治和经济的乡村,进入文化和想象的乡村。这些作品不仅关心农民的物质生存境况,同时更加关心他们的灵魂状态和文化人格,关注他们在急遽变革的大时代中精神世界的震荡,于是把重心放到中国农民在现代转型时期精神冲突和价值皈依上,或把笔锋直指人性的丑陋;或真诚讴歌人性的光明;或深情回望传统的诗意的乡土生活。这一切,谱成了一曲多声混响的农村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