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迟子建是独特的一个,她不追随潮流,静处一隅,建构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书写对人生的独到理解。迟子建是一位关注现实的作家,她的创作坚持民间立场,扎根东北黑土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人生;迟子建又是一位心存理想的作家,她的作品因为理想而呈现出悲伤但不绝望的温暖色调。 本文围绕迟子建游走于理想与现实间的创作特点,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自在与追寻自在的人生情态、温情烛照下的理想与现实以及独特的审美叙事策略四个部分对迟子建的小说创作进行系统论述,以期做到深刻和准确的把握。 自然是迟子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角”。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畔的北极村,童年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她对故土自然风貌的描述驾轻就熟。在创作中迟子建悄然改变着对自然爱的方式,从简单崇拜到平等交流,表达出与自然心灵契合的美好祈愿。在迟子建看来,都市与乡村是对立存在的。她与都市生活始终保持距离。拒绝都市,回归自然,是迟子建在诸多作品中反映出的共同主题。她认为只有在自然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心灵的释放,并执著探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迟子建描述着黑土地上充满生命强力的自在个体,是为文学的审美,更为表达对自在生存状态的向往。与此同时,她也以女性的目光关注着追寻自在过程中的艰难与尴尬。她用温情抚慰着在追寻理想中受挫的人们。诗意和温情的表达渗透了迟子建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也暴露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冲突,单薄的温情遮蔽了现实的残酷,模糊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让小说离现实越来越远。在正视现实中,迟子建从道德与人性的角度理解温情,随着温情的内涵变得丰富而深刻,温情表达也显得厚重、有力。迟子建坚信温情的力量,期望用温情烛照现实,引领人们走向理想。在审美叙事策略上,迟子建通过多种尝试表现她在文学创作中的不懈努力及对现实与理想的关注和思考。她从小处着眼,将“宏大”融汇于琐碎细小的生活情节中,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历史和命运。她将死亡叙事寻常化。在她的作品中,死亡带来的不是消极,而是美好的启迪和希望。从儿童视角叙事,迟子建呈现出事物美好和纯真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