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www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已经普及,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有效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已逐渐成为国际上教育信息化认真追求的目标。目前网络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作为网络教育形式之一的教育虚拟社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虚拟社区依靠师生的共建共享得以发展,最终完成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教学和学习。因此,对教育虚拟社区而言,怎样使师生积极高效的参与到社区中去?怎样积极的相互共享知识?从而使社区成员对社区产生归属感,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它们是教育虚拟社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目前教育信息化值得关注的一个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研究课题正是基于以上问题而提出的。结合基于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育虚拟社区的学习和教学的实践活动,采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我们首先归纳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内涵进行解析,我们揭示了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本质涵义及特点,并根据活动理论和学习会话模型我们构建了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活动系统结构、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理论模型和层次塔,揭示了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知识共享的内在规律。通过对我们学院参加过“学习科学与技术虚拟社区”学习的03级、04级、05级、06级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调查,从而找出影响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提供了一些策略,并将这些策略应用于07级参加《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学习的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并对应用效果加以分析;最后论文对该研究进行了成果总结与展望。通过分析得出,社区成员间的交互是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核心,根据交互水平的不同,可将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分成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和概念共享。动力因素、环境因素、知识因素是影响教育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三大因素,共享的氛围、多样化的知识交流工具、功能完善的平台、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鼓励等有利于提高社区共同体在教育虚拟社区共享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教育虚拟社区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史称“丁戊奇荒”的清末大旱灾始于光绪二年间(1876年)的直隶省,后逐渐扩大到整个华北、陕西、陇东、甚至波及川北及长江以北各州府,其中旱情又以山东、直隶、河南、山西、陕
摘要研究背景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颁布的MS全球共识定义将腹型肥胖作为诊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的先决条件,强调
分析16例垂体卒中的X线、CT、MRI表现,对比它们诊断垂体卒中的特点.其中行X线检查4例;CT平扫+增强14例,2例仅做平扫;MR平扫+增强10例,6例仅做平扫.结果X线检查呈蝶鞍扩大3例,
<正>在中国文坛上,一个在场主义散文的幽灵在游荡。二○○八年,以周闻道、周伦佑为代表的一些散文家和理论家发表了《散文,在场主义宣言》,当时引起一些反应。但是,人们还是
背景:随着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增多,置换后的康复效果也普遍得到重视。如何尽快提高人工膝关节的屈伸角度,是保证置换后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后持续
奶类营养丰富,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奶业的发展与壮大,有助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造园文化渊远流长。《园冶》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造园专著。但这本被誉为可以跟《考工记》相提并论的奇书,在问世后沉寂了300多年,其中的原因错综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生产力开始纷纷转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力登上历史舞台,文化产业集聚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正>在饮食民俗中,有关节日的食俗表现最丰富,也最具有民族特色。探讨中国节日食俗的形成,首先要弄清节日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