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深受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影响,而只有具有良好批判性思维素质的人才能从众多信息中有意识地辨别信息、更加理智地选择正确信息。而且,我国于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中的“科学精神”特别提出学生要能批判质疑,即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难培养出能很好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因此,本文将探究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本研究中,笔者首先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了解到绵阳市金家林学校九年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状和教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和指导不足,并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缺乏进行了原因分析。接着,笔者以绵阳市金家林学校的九年级的一个教学班的学生(52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前测试并记录下了他们的英语前测成绩,紧接着由笔者亲自设计和实施一学期的阅读教学前中后的一系列策略及活动对这个班的同学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实施过程中,笔者请英语组同仁给予评价和建议,总结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探究在九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一学期结束时,笔者对这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后测试并记录下了他们的英语后测成绩,然后使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对学生的英语前后测试成绩作对比分析,比较这个班在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实施前后的英语成绩变化。数据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前后测成绩统计检验量T值为-8.371,双尾检验相伴概率为0.000,由于该值小于预定的0.05的显著性水平,这可以表明两次测验的英语成绩有显著差异,而且后测和前测相比有明显的进步。本文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老师的课堂观察、经验总结和学生前后测成绩的明显变化,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创设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阅读前预测,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和巧设问题,阅读后表演和阅读后写作等教学策略在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等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虽有部分收获,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是由于笔者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实际教学中的受教对象少所造成的。本次研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笔者的研究样本不足,仅仅只有一个教学班,缺乏代表性;教学实践时间只有一学期,时长不足,缺乏对学生持续而长远的影响;此次研究只是笔者以自己的一个教学班为例进行的一种课改尝试,他们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因为学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向的对象,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不同的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习。又因为每位学生的知识起点不同,原生家庭环境不同,周围所接触的人的不同等原因使得他们存在个体差异。老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基于相同的教学目标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就需要从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出发,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所以,笔者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是不够全面、系统、深入的,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例如:如何在阅读课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在阅读课上丰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如何在课外阅读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参与到此项相关研究,不断和其他老师学习交流及改进自己的教学,使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更加丰富和有效,能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