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APPswe的PC12细胞作为Aβ损伤的离体模型,研究β-细辛醚对于Aβ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从β-细辛醚改善受阻自噬流通畅性的角度,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理,为β-细辛醚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1.包装含有APPswe基因的慢病毒,并以此感染PC12细胞。然后通过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实验,筛选出能稳定过表达目的基因的多克隆稳转株,并以q PCR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APPswe的PC12细胞作为Aβ损伤的离体模型,研究β-细辛醚对于Aβ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从β-细辛醚改善受阻自噬流通畅性的角度,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理,为β-细辛醚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1.包装含有APPswe基因的慢病毒,并以此感染PC12细胞。然后通过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实验,筛选出能稳定过表达目的基因的多克隆稳转株,并以q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对稳转株进行鉴定。2.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β-细辛醚纯度进行检测。然后以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筛选出磷酸氯喹(CQ)和β-细辛醚能发挥显著作用的条件。最后以CCK-8法对β-细辛醚减缓Aβ损伤PC12细胞的作用进行验证。3.以PC12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以过表达APPswe的稳转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设置模型组、β-细辛醚组(72μM)、CQ组(20μM)和CQ+β-细辛醚组(20μM+72μM)。细胞按分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P62、LC3-Ⅱ、Aβ1-42蛋白的表达量;用mcherry-EGFP-LC3腺病毒对细胞进行感染,然后以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细胞自噬流进行观察;以透射电镜对细胞自噬流进行观察。结果:1.成功构建了能够稳定过表达APPswe的PC12细胞。其中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实验共得到4株多克隆稳转株,以q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对APP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从中筛选出一株能稳定过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2.实验所用的β-细辛醚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纯度为99.7%。以实时细胞分析系统筛选出CQ的工作条件为20μM、24h,β-细辛醚的工作条件为72μM、24h。CCK-8法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细胞活性降低(P<0.05);病毒对照组细胞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β-细辛醚组的细胞活性升高(P<0.05);CQ组的细胞活性降低(P<0.05)。与CQ组相比,CQ+β-细辛醚组细胞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法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eclin-1、LC3-Ⅱ、Aβ1-42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0.05),p6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β-细辛醚组Beclin-1、p62、LC3-Ⅱ、Aβ1-42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CQ组p62的表达升高(P<0.05),Beclin-1、LC3-Ⅱ蛋白和Aβ1-42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Q组相比,CQ+β-细辛醚组Beclin-1、p62、LC3-Ⅱ、Aβ1-42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各组细胞在绿色及红色荧光通道下,都能发出明显的荧光,部分细胞内可见双色荧光斑点,且荧光斑点的位置基本重合。正常对照组在双色荧光通道下,都未见或少见荧光斑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双色荧光斑点的数量都明显增加,且绿色与红色荧光斑点的数量基本相当。与模型组相比,β-细辛醚组绿色荧光斑点的数量明显降低,红色荧光斑点的数量略微升高;CQ组双色荧光斑点的数量都进一步增加,且绿色与红色荧光斑点的数量基本相当。与CQ组相比,CQ+β-细辛醚组绿色荧光斑点的数量略微降低,红色荧光斑点的数量略微升高。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正常对照组中自噬体、溶酶体、自噬溶酶体的数量都较少,溶酶体的体积小,内容物电子密度高且均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自噬体和溶酶体的数量明显升高,自噬溶酶体的数量不变。与模型组相比,β-细辛醚组中自噬体和溶酶体数量略有下降,自噬溶酶体的数量略有上升。与模型组相比,CQ组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在形态上相互间变得难以区分辨认,内容物庞杂混乱,体积膨大且电子密度极不均匀,数量明显上升;体积小且内容物均一致密的溶酶体的数量明显下降。与CQ组相比,CQ+β-细辛醚组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情况略有改善,正常形态的溶酶体数量略有回升。结论:稳定过表达APPswe的PC12细胞表现出明显的Aβ损伤现象,可以作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细胞模型。β-细辛醚在PC12细胞受到Aβ损伤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改善溶酶体的功能,促进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进而改善细胞内受阻自噬流的通畅性来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中医学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其理论成果、临床实践可见一斑。相火作为早期的理论产物被历代各大名家不断丰富之下,相火及其相关理论有着更为深刻、广阔的内涵。就在各位医家扩充的过程,百家争鸣,各自赋予其具有个人的特色的理论和涵义。因此,本课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相火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对相火的源流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归纳相火的根源、流支以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与运用,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本
目的:挖掘目前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并初步探讨中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可能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首先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搜索中药(含中成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发作期的随机对照研究、名医经验、验案、病例报道等。然后提取相关文献中的处方信息,在Excel表格中汇总。将处方信息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肾虚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探索通过现代医学解释肾虚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紊乱的潜在关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将患者按照肾虚证的分类标准划分为肾虚组和非肾虚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绝经状态、药物使用史、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骨密度、
目的:本文包括临床观察与基础研究两部分。通过回顾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临床中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为PRP治疗骨折不愈合提供进一步依据。通过基础实验,探讨含骨碎补总黄酮PRP通过SDF-1/CXCR4通路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探究其在骨愈合中促进骨修复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PRP技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患者14例。收
目的:在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基础上,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AMI患者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对冠脉微循环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63例患者,符合AMI诊断标准并同意接受急诊PCI治疗,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在对梗塞相关血管内行球囊扩张并且有前向血流后,向梗塞相关血管内注射200μg硝酸甘油,并行PCI术,术后按照指南给予标准化治疗;
目的: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可伴随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37例带状疱疹住院病例,探究其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带状疱疹防治提供依据,为中医辨治带状疱疹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采集其出生地、性别、年龄、发病季节节气、诱因、首
目的:通过比较中药益肾活血方联合左卡尼汀与单独使用左卡尼汀或者中药益肾活血方对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的精液参数、精子DNA碎片率、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客观评价中药益肾活血方联合左卡尼汀在治疗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男科门诊诊断为肾虚血瘀型特发性弱畸精子症患者共90例,排除失访、脱落病例,最终纳入
目的:通过对中国广东、中国山东和韩国的2010-2020年期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研究三地区选取穴位的异同点,并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选穴规律,以促进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韩国的发展。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arary、DBPia、RISS、KISS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文献。按
目的:通过对3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以下简称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和临床症状表现相关信息的收集,进一步总结归纳PCOS患者的体质类型和临床症状表现,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调查对象为2017.10至2018.10期间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要求的360例PCOS患者,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采集信息
目的:观察治癣外洗方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水疱鳞屑型和浸渍糜烂型手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水疱鳞屑型和浸渍糜烂型手足癣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3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采用治癣外洗方浸洗治疗,每次20分钟,一日2次;西药组采用内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每日1次,每次200 mg,餐中或餐后服用;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治癣外洗方浸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