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更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保证。有效,是课堂教学生命,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本文主要是阐释“有效教学”的理念,研究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而提出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使教师在“探索,独立,合作”理念的指导下发掘出更加实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说明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并分别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概述。然后用这种理论为依照审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状,通过对课堂教学中低效现状分析揭示了其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突出问题,进而探讨了问题存在的根由。针对低效现状本文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理念,并阐述了语文有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明确,且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过程要有一种安全、自由和开放的心态;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重点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明确教学行为的指向性,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加强学生学习行为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运用元认知教学理论,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实践探索这一部分中又重点强调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与元认知教学策略这两种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合作学习是目前广泛运用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发挥学生潜能。元认知策略则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自我激励,学会学习。这两种教学策略在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目标指向性不高、反馈系统不够完备、语言实践机会过少、指导缺失等问题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了务实的探讨,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标准和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语文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得出语文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应具备的特征,并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误区,建立了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标准,由此得出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实际上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