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盖瓦酒彝族“哑巴会”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a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哑巴会”仅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公郎镇新合村委会盖瓦洒彝族村寨,民间对节日的称呼为“二月八”。节日中的主要仪式活动为跳哑巴神,由村中九名成年男子秘密装扮成“哑巴”,在广场打跳娱人及入户驱神。跳哑巴神是一种用于驱神逐疫、祈福禳灾的祭祀舞蹈,属于傩舞的范畴,是中国傩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哑巴会”中跳哑巴神仪式逐渐由娱神转变为娱人,表演者头戴面具,怪异的装扮,简单粗狂的动作,吸引着外界人士纷纷踏足探访。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其节日的称谓、仪式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甚至衍伸出“新传统”。探讨如何传承与保护民间的“哑巴会”,逐渐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笔者于2012年二月初八“哑巴会”期间,详实记录了节日的仪式过程,访谈了多位当地的政治精英、文化精英、节日中的会头、“哑巴”扮演者、普通村民、媒体等群体。从不同的视角中审视他们对“哑巴会”的认知。  本文由八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哑巴会”的生成环境盖瓦洒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第三部分记录了“哑巴会”完整的仪式过程。第四部分分析了“哑巴会”的文化内涵,主要从节日的信仰体系、仪式中的艺术、仪式象征意义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从内部与外部分析了“哑巴会”的文化功能。第六部分从历史到现代梳理了“哑巴会”的变迁。第七部分探讨了“哑巴会”的传承与保护。第八部分是结论,对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与保护进行一定认识与思考。  通过对“哑巴会”的全面分析,试图从当地民间宗教信仰、仪式结构、仪式功能等方面来探讨“哑巴会”的节日性质,以此对节日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一定的理论探讨。
其他文献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于次年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定芒团的傣族手工造纸榜上有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亚热带山区,澜沧县是我国唯一拉祜族自治县,是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拉祜族传统文化最为丰富、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勤劳智慧的拉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国家化、市场化与文化多样性关系的讨论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各民族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客观上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经济利益,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以蒙族为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以蒙族学生为主,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农牧区的经济条件相
位于中国边境的云南省普洱市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发展至今,以其面积大、年代久、茶味甘、民族多、文化古而闻名于世。生活于其中的芒景村布朗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与
摘要:进行服装面料再造设计,是进行各种创新设计和塑造,增加服装面料的视觉效果及艺术价值,并和现代生活文化相适应。本文对服装面料再造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服装设计人员提高一些参考。  关键词:面料再造设计;原则;工艺;发展方向  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也叫面料的二次设计、服装材料设计,这是指应用各种方法或者创新方式进行服装外观塑造,增强视觉及艺术效果。实施面料再造设计不只是改变面料风格,更要和现代化生
建水陶是指历史上各个时期在建水生产的各类陶制物品,是云南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建水陶的历史悠久,其发展脉络可以简要概括为“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其中创烧于
摘要:唐代综合国力强盛,社会物质富庶,其自由开放的政治环境、兼收并蓄的精神文明,孕育出了绚烂多彩、华美富丽的服饰文化,极具时代特色。本文将以唐代服饰图案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唐代流行服饰图案的设计特点,及探讨其蕴含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自然关系、情感寄托等设计表达内容。最后从承载图案在服饰上的表现力的客体角度出发,尝试研究不同的工艺技法表现服饰图案的表达关系,探讨唐代传统服饰图案与承载图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