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分析

来源 :流行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行服装面料再造设计,是进行各种创新设计和塑造,增加服装面料的视觉效果及艺术价值,并和现代生活文化相适应。本文对服装面料再造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服装设计人员提高一些参考。
  关键词:面料再造设计;原则;工艺;发展方向
  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也叫面料的二次设计、服装材料设计,这是指应用各种方法或者创新方式进行服装外观塑造,增强视觉及艺术效果。实施面料再造设计不只是改变面料风格,更要和现代化生活文化相适应。因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文化也在不断改变,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服装设计,不希望出现撞衫现象。
  一、面料再造设计基本原则
  1.要有科学性
  根据客观规律实施服装面料再造设计,要将现代生产制作与科学规律结合在一起,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仪器分析和研究,满足相应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同时科学合理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面料及服装。
  2.要有美感
  与外界因素相结合对服装面料进行美学设计,给人相应的感悟和理解[1]。审美性是进行服装设计始终追求的目標,进行设计时,要增加面料相应的视觉效果,同时要深入了解人们对服装面料产生的心理感受,在进行设计时,具体设计在科学性基础上具有相应的美感。
  3.要有艺术性
  艺术性是服装面料再造设计之后应具有的气质和高度,能让人有精神享受,并可以产生想象空间,让服装的视觉效果更好更高贵。这是服装设计的本质,也是服装的灵魂,在面料设计当中融合相应的艺术性,可以让服装具有相应的精神内涵,传递相应的思想价值。
  4.要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功能性是服装面料的基础,服装在不同环境使用和穿着,要根据环境特点对其进行设计,针对其应用功能实施再造设计,表现服装设计的价值。
  二、实施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角度
  通常从两方面进行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第一,技术角度。在这是设计的重点和关键,是实施现代规模生产的方法,根据技术方法和措施对面料进行操作和处理,使其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效果,比如镂空、贴布、机修、轧褶、编结、络缝等[2]。第二,表现形式角度。这是进行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重要灵感和审美设计,能够给服装面料新的特点和内涵。从表现形式进行服装面料的再设计可以提高服装面料的艺术性,使其具有独特风格和视觉效果。
  三、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工艺
  1.打揽和抽缩工艺
  这是塑造面料浮雕造型经常应用的设计方法,是指根据相应规律,对原来面料进行纱线抽缩,让面料形成具有艺术性的整体或者部分立体褶皱的效果。
  2.绗缝工艺
  这是对一些带有夹层织物进行的缝合工艺,结合不同线条和图案,应用机器或者手针进行工艺设计操作,做到让织物芯层与外层紧贴并固定,使织物具有实用性,同时具有相应的美感。其特点是紧密压缩面料纹样走针部分,让纹样走针向内凹陷,不外突,使面料能表现出一定的立体视觉效果。这时,应用绗缝工艺形式缝合多层织物,使其立体效果强,并且能增加热阻,增强织物保暖性。通常在一些保暖服装上经常应用。
  3.手工编织工艺
  这是有艺术性和可塑性的编织工艺,应用手工或者织针把纱线编织成相应的环状编制织物,让织物表面织成各种不同针法,形成疏密不同、有起伏、有虚实等各种编织效果。
  4.减法面料再造设计
  这是通过对原有面料的破坏和重新塑造完成的。经过对原有面料的分解,抽取面料中各种元素的中一种或者多种元素,对面料原有结构形式进行破坏,重塑面料外观,进而获得另外风格的面料,也就是减法面料再造设计方法[3]。比如对面料实施撕裂、腐蚀、裁剪、切割、磨洗等相应处理,让面料形成残破等形态,形成残缺美状态。或者进行面料的加法设计,给一些残缺面料进行相应的适当增补。比如熨烫,这时应用蜡烛火焰、熨斗的高温等破坏面料。这种方法具有不可控持性,进而具有相应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所以规模化生产过程中不容易取得相应的良好效果。
  5.加法面料再造设计
  这是指利用不同面料材质、肌理、设计风格、应用色彩等多种不同元素的叠加和处理,形成新的织物面料,使其具有丰富的质感、各种变化的纹理、特色各异的风格。应用的工艺有刺绣、缝合、粘贴等各种不同方式。这样可以增强面料立体效果,和原风格不同,面料具有的多种元素相互补充,增强面料的视觉效果。例如,可以把蓬松纱缝合在比较厚重的棉布上,凸显纱和棉布各自的特点,同时增强面料的艺术美。如今,对加法面料再造设计进行的各种创新有很多种,很多设计师还会应用相同元素改造服装面料,例如,应用相同品种面料的叠加重合,对原来的组合形式的欣赏性及审美效果进行破坏,增强面料的实用性和意识性作用。
  四、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发展趋势和方向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部分和创新形式,利用重新组合和相应面料的设计,改革和创新原有面料风格和特点,提高面料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增加服装设计作用和价值。总之,在众多面料再造设计中,面料再造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下面几种。
  1.面料的空间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大众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审美是以简单的二维效果为主,现在人们逐步开始欣赏三维立体空间效果。现代的服装设计师要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应用其设计方法和手段,增强面料的立体空间效果。比如,叠层、绗缝、抽缩等各种方法都能带给面料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样可以使服装面料的肌理及相应的浮雕效果更明显,同时,改善面料手感。这是实施面料再造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追求抽象概念
  如今人们越来越推崇和重视简洁面料再造设计,面料设计理念原来是具体的,实用的,现在开始往抽象方向转变。这增加了服装设计的高度,增强审美设计价值,是服装面料艺术价值的升华,提高了面料的设计理念。
  3.多样性服装设计需求
  现代生活多姿多彩,人们对服装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具体设计时,很多设计师应用加法设计,应用各种元素,增强服装面料层次感,进而发生了风格转变。例如,轻盈蓬松的服装面料让人产生活泼快乐的感觉,而浑厚的服装面料可以让人感觉成熟稳重,把这样两种服装面料有效组合,更好地展现面料特性。我国古代的服装面料很多都应用面料再造设计的加法原则进行制作和实施服装设计。同时,重新组合相应的色彩、不同材质的织物、不同的组织结构等元素,增加面料的多样性,使其丰富多彩,增强面料的美感。
  4.逐步实现服装面料设计的机械化面料再造设计机械化,这是其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已经不是梦想。比如现在已经开始应用印染机、数码印花机、编织机等,这些机械代替了手工操作,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果和效率,同时节约了面料再造设计成本。这样,在将来会更好地提高机械化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各种服装设计种类。
  5.追求心理暗示
  面料再造设计是对服装面料的形式和风格等进行再创造,在进行服装面料再造设计中,要不断追求面料设计的创新,进而形成更好的设计效果。对原有服装面料进行破坏形成残缺美风格,也是如今比较常用的设计形式。具体操作有裁剪、切割、磨洗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所表现的情感也不同。比如残破状态,可以给人以痛苦、难过等感觉。同时,也可以使用残破状态作为服装的装饰,增加其浪漫、甜蜜等色彩。所以,像以这样的心理暗示方式进行服装面料再设计将会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服装面料再造设计中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条罗列,分析和介绍了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工艺和发展方向,以促进服装设计的发展,适应现代人们对服装进行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飞峰,郑高杰.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运用探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7,46(2):20-21.
  [2]吴训信.面料再造仿生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纺织导报,2018(4):78-80.
  [3]周丽艳,刘洋,张金花.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对时装发展的影响[J].纺织科技进展,2016(9):37-40.
其他文献
本文的着力点主要基于文昌宫这一村落公共空间的场域置移,以文昌宫演变历程为线,以文昌宫作为村落节日庙会和红白喜事的载体为面,根据国家对乡村社会控制强度的增减和村庄农民日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畅、洁、绿、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公路发展的要求,而是更偏向于公路生态化养护要求上,这也是人们对“生态环保路”养护理念的体现。青海省自去年开始就
景迈山傣族居住在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景迈山,属于傣哏支系。在当地村民的精神空间中,蕴含着两套信仰体系,即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在这两套信仰体系中,衍生于
企业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内训师就是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准确地传授给员工,为提高培训质量,采取形式多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于次年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定芒团的傣族手工造纸榜上有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亚热带山区,澜沧县是我国唯一拉祜族自治县,是拉祜族人口最为集中、拉祜族传统文化最为丰富、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勤劳智慧的拉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国家化、市场化与文化多样性关系的讨论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各民族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客观上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经济利益,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以蒙族为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以蒙族学生为主,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农牧区的经济条件相
位于中国边境的云南省普洱市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发展至今,以其面积大、年代久、茶味甘、民族多、文化古而闻名于世。生活于其中的芒景村布朗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