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和低温作为两种最常见的逆境,严重影响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生理代谢。本文利用砂培的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PEG6000处理模拟干旱胁迫和人工气候箱程序降温模拟低温胁迫,研究三个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幼苗对干旱、低温逆境交叉适应的生理生化基础和可能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一干旱或低温胁迫时,与正常生长的幼苗相比,3个品种小麦幼苗的细胞膜相对透性都明显增大,其中晋麦47增加幅度在71.95%~92.31%、郑引1号增加幅度在92.82%~100%、长武6878增加幅度在69.92%~72.03%,说明细胞膜严重受损,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加深。而经干旱、低温和外施ABA预处理的小麦幼苗,与单一干旱或低温胁迫相比,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降低,其中晋麦47降幅在22.94%~28.95%、郑引1号降幅在8.91%~24.29%、长武6878降幅在23.44%~32.89%,表明交叉处理的小麦幼苗比单一进行胁迫的小麦幼苗确实具有较强的抗性,且抗性越强的品种降幅越大。交叉适应性可避免或减轻膜受损的程度,提高抗逆性,且外施ABA处理具有同交叉适应性相同的处理效果。(2)经单一干旱、低温逆境处理后,与正常生长的幼苗相比,可溶性糖、脯氨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升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幅分别在1.51%~33.33%、7.71%~107.13%、5.27%~70.10%。经交叉逆境(干旱+低温,低温+干旱、A+干、A+低)处理后,与单一逆境(低温、干旱)相比,上述几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一步升高,渗透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在1.35%~40.28%,脯氨酸含量上升在12.53%~117.09%,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在3.56%~29.98%。表明交叉逆境处理的小麦幼苗比单一逆境处理的小麦幼苗确实具有较强的抗性。(3)单一干旱或低温胁迫时,与正常生长的幼苗相比,晋麦47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幅在23.66%~33.83%、郑引1号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幅在37.04%~61.11%、长武6878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幅在15.35%~19.03%。而经干旱、低温、外施ABA预处理后经历干旱或低温逆境,与单一干旱或低温胁迫相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明显增多,其中,晋麦47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幅在5.28%~36.71%、郑引1号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幅在5.57%~40.73%、长武6878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幅在3.85%~28.56%。表明交叉适应明显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其生理基础与ABA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4)在各种逆境的处理下,3个不同品种的小麦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组分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晋麦47诱导产生了34kD、55kD、11kD、21kD、45kD的多肽,同时59kD的多肽消失,57kD的多肽含量增大;郑引1号诱导产生了14kD、20kD、23kD、26kD、53kD、57kD、61kD、70kD、和86kD的多肽,同时49kD和55kD的多肽消失,17kD的多肽含量减小;长武6878诱导产生了20kD、21kD、27kD、33kD、53kD、67kD、和79kD的多肽,同时35KD的多肽消失,87kD的多肽含量增大,18kD多肽含量含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