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整个教育界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反思运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识之士把矛头直指预设性教学,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预设”这一顽症,实行“非预设”性的阅读教学。最近两年,语文教学杂志上陆续刊登了一些探讨非预设性教学的文章,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本文在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语境的角度对非预设性教学进行一些粗浅的探索。一方面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非预设性教学;另一方面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对非预设性教学的更广泛的关注和研讨。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本部分从预设性教学的现象描述入手,重点分析了预设性阅读教学“三本位”的特点,即以讲解分析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及以教案为本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预设”的危害性。 第二部分:预设性阅读教学的哲学根源剖析。本部分阐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对预设性教学的影响,并进而指出预设性教学将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表明实行非预设性教学的紧迫性。 第三部分:非预设性阅读教学与语境。这是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通过重新审视阅读教学过程,把阅读教学过程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活动。既然是言语交流活动势必会形成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在此基础上认为,非预设性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语境的展开、发展、变化中,教师与学生对语境的一种应对行为。利用相关领域对语境问题研究的成果,总结出阅读教学语境的四大特点:确定性、层次性、生成性、传递性。 第四部分:语境对非预设性阅读教学的价值。结合阅读教学实际指出,在非预设性教学中就是要随着语境的发展,实现阅读教学的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