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压力导丝评价冠脉生理学探索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renl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份冠脉压力导丝评价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后再灌注微循环动态变化规律  背景:随着冠脉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虽然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心病患者大血管狭窄通过再灌注治疗而缓解,但仍有许多患者由于冠脉微循环未得到有效适宜灌注,使得心绞痛症状仍然频发并造成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预后。而目前对于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后冠脉微循环灌注不良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至今尚不清楚,缺乏其量化的指标。  研究方法:通过冠脉介入球囊完全堵塞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90分钟造成急性ST段抬高心肌缺血梗死(STEMI)后撤出球囊开放再灌注,并在再灌注即刻、1小时、2小时、1周、1个月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冠脉微循环相关参数包括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冠脉血流储备(CFR),阻力储备比值(RRR)及心梗生化指标,即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globin)。并在再灌注2小时、1周、一个月时通过Swan Ganz导管及二维超声心动测量观察左室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整体心功能的变化。当所有指标检测完毕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缺血梗死后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及结构的变化。  结果:所有血清CK-MB、cTnⅠ、myoglobin水平均在急性心肌缺血梗死模型再灌注1、2小时显着升高。随着STEMI建模成功的病理生理发生进程至再灌注1个月,肺动脉压显着上升,而dp/dt、心排出量、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则显着下降。微循环相关指标IMR在再灌注1、2小时相较于基线水平显着升高,而当再灌注1周时,IMR基本回复与基线相同水平;而CFR,RRR则表现为再灌注即刻时明显降低,而后随着灌注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CFR与RRR再灌注1个月时水平较基线水平呈上升趋势;心肌细胞透射电镜检查发现再灌注1月时心肌收缩带以及增多的线粒体。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型猪急性ST段抬高心肌缺血梗死模型。揭示了小型猪STEMI模型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微循环动态变化规律及其趋势。STEMI恢复再灌注即刻,1小时,2小时IMR上升,表明发生了微循环功能紊乱;再灌注1周后IMR下降,表明微循环功能恢复,提示其为临床再灌注治疗或干预之可能的时间窗口。1个月后,CFR、RRR数值以及线粒体数量显着增加,表明其为微循环储备功能代偿现象。  第二部份冠脉内血管直径评价:AngioLight与血管内超声对比研究  目的:当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评价血管直径指导支架选择以及支架植入释放后评估释放情况从而减少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达到改善预后等众多优势已被大众广泛接受,然而由于其高昂费用与其影像结果分析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使其日常临床实践开展受到阻碍。本研究利用在特殊波长下,基于远红外线光学原理设计测量以获取血管直径的AngioLight系统与IVUS进行血管直径测量比较,明确AngioLight系统之安全性与诊断效果,以期为未来介入实践中提供另一可靠经济治疗策略选择。  方法:选用3头中国农大实验小型猪(N=3,平均27kg),针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每支血管选择参照点、参照点近端(距参照点以近10-15 mm)、参照点远端(距参照点以远10-15mm)三个测量点,分别使用IVUS以及AngioLight进行血管直径测量并纪录。待支架植入后,选择支架末端点(距支架远端边缘10-15mm):支架边缘远端点(近支架远端边缘外部一点),支架边缘近端点(近支架近端边缘外部一点),近端点(距支架近端边缘10-15mm)再次通过IVUS以及AngioLight进行血管直径测量,以明确支架释放晴况,并与IVUS比较两者血管直径测量结果。  结果:通过三头中国农大小型猪(平均体重:27kg)总计25次测量中,AngioLight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与IVUS实时测量之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两者未达统计学差异(2.70±0.49 mm vs.2.57±0.54 mm,P=0.09),相关系数r=0.73.(P<0.001);而AngioLight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与根据术中纪录之IVUS图像术后进行分析之最大血管直径测量值也未达统计学差异(2.59±0.42mm vs.2.68±0.6mm,P=0.37)相关系数r=0.67.(P=0.001)  结论:通过中国农大小型猪冠脉血管直径测量表明AngioLight系统安全性佳并能有效的提供对血管直径直接的量化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与IVUS相关性较好。提示AngioLight未来可能有望成为日常介入实践中所面临的血管直径测量,指导支架尺寸选择及评估支架释放情况时的另一经济高效的方法。  第三部份正常健康人群中负荷后高血糖与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僵硬程度的附加影响作用  目的:明确在非糖尿病健康成人受试者负荷后高血糖是否与低密度脂蛋白产生额外作用而影响动脉僵硬程度  方法:自2009至2011年,共纳入592名未经临床确诊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未有已知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正常健康成人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在一夜禁食后接受口服75克糖耐量试验(OGTT)和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OGTT后血糖水平曲线下面积(GluAUC)则定义为OGTT检测后不同检测时间点的餐后血糖负荷(postchallenge glucose load),在上述检测时间点同时测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水平,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作为动脉僵硬程度的评价标准。  结果:将受试者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数据依三分位数分布(tertiledistributions)分析后结果显示sd-LDL以及baPWV水平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而通过校正后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LDL-C或sdLDL-C联合不同血糖指标(包括OGTT后0,30,60,90,120分钟时的血糖水平、GluAU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所产生的额外作用皆与动脉僵硬程度相关并产生额外影响。更进一步对血糖及血脂水平数据信息通过三分位数分布分析后,结果显示在高,中,低水平三分位分布数据中,只有当血糖相关指标以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LDL-C或sdLDL-C均处于该区间的最高水平(LDL-C≥130mg/dL,sdLDL-C≥37mg/dL)时,负荷高血糖状态与致动脉硬化因子才对动脉僵硬程度产生额外的影响。  结论:本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以及LDL亚组分颗粒(LDL subclass particles)共同对促进动脉僵硬程度有额外的影响作用。提示即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尚未发展至糖尿病等相关糖代谢紊乱的情况,其血糖代谢情况也应得到重视,以避免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影响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从人体月经血中分离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MenSCs),即子宫内膜再生细胞(ERCs),体外培养、传代并进行初步鉴定。初步探索MenSCs在体外向平滑肌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
该文通过测定新生儿脐血、母血、不同时期母乳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的淋巴单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8的水平,探讨母乳中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对新生儿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期刊
为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1(endo thelin-1,ET-1)与小儿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SV)发病机制的关系,作者检测了52例各种SV患儿血浆中NO/NO和ET-1
目的:对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分析各类标本检出情况,为病例确诊及判断样本带毒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
目的:对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at第41位赖氨酸(K41)在HIV-1转录活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对B、C亚型HIV-1中Tat K41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野生型Tat、
陈独秀最早的宣传实践是创办《安徽俗话报》。但大家一般比较熟悉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的关系,以及由此掀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资料的缺乏以及研究者的忽视,长期以来人
目的 收集临床病人资料,研究分析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高密脂蛋白(HDL)、体质量指数(BMI)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
目的:  比较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在干眼抗炎治疗上的疗效,并观察抗炎治疗前后泪液渗透压的变化。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我们将符合标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针对目前政治教学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在政治教学中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