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系统性血管炎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浓度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

来源 :同济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1(endo thelin-1,ET-1)与小儿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SV)发病机制的关系,作者检测了52例各种SV患儿血浆中NO<-,2>/NO<-,3>和ET-1的浓度变化,并与健康儿童和急性感染发热性疾病患儿比较.NO<-,2>/NO<-,3>浓度测定采用镉还原速率法,血浆ET-1浓度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结果显示:36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enlein purpura,HSP)、9例急性期川畸病(Kawasaki disease,KD)和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 thematosus, SLE)患儿血浆中NO<-,2>/NO<-,3>和ET-1浓度均显著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血浆NO<-,2>/NO<-,3>和ET-1水平与SV严重程度有关.急性感染发热性疾病患儿血浆中ET-1水平与健康儿童比较无差别,急性期KD患儿血浆中的ET-1水平较急性感染发热性疾病患儿明显增高,差别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由此得出结论如下:增高的NO和ET-1在小儿SV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浆NO<-,2>/NO<-,3>和ET-1水平与小儿SV临床表现有关,可做为SV血管损伤的标志.血浆ET-1浓度可做为急性期KD与其他感染发热性疾病鉴别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侵袭和转移是引起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侵袭、转移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寻找既特异又敏感的指标做到早期发现
学位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逐步应用于疾病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基因治疗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抗病毒逆转录治疗有明显优势。近年来,短
目的:针对3种实验室常规消毒方法对流感病毒灭活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紫外照射物理方法及乙醇和84消毒液2种化学方法,分别对流感病毒进行消杀,不同时间或浓度的消毒方法处理
本文从数字艺术设计角度分析网络世界当中数码影像艺术的发展,认为影视所传播的文化艺术取向在跨文化传播中应该尊重不同地域,不同国度影视文化的价值观,注重视觉化、全球化
第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于2014年9月9日——12日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酒博会是中国举办的首个国际性酒类博览会,也是贵州省第一个经国务院核准、上升到国家层面
2011年进入尾声,但官员落马还在“前腐后继”:11月6日,从中央纪委传来消息,吉林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田学仁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田学仁是不是本年度
目的:从人体月经血中分离经血源性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MenSCs),即子宫内膜再生细胞(ERCs),体外培养、传代并进行初步鉴定。初步探索MenSCs在体外向平滑肌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
该文通过测定新生儿脐血、母血、不同时期母乳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的淋巴单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8的水平,探讨母乳中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对新生儿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