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环境条件下的大型驾驶模拟器的有效性评价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zhang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驾驶人、车辆、道路里程呈迅速增长态势,然而对比发达国家,我国交通事故仍呈现死伤总量大、事故发生率偏高的特点。如何快速提升交通安全已成为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核心问题。隧道路段一直是我国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带,对隧道路段进行的交通安全和驾驶行为研究是道路交通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目前我国在隧道环境下的交通安全基础数据采集、分析理论、关键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大型(高级)驾驶模拟器具备传统研究手段无法比拟的特定场景再现、多维数据采集以及保障实验人员安全等优势,已成为海内外技术热点。但是大型(高级)驾驶模拟器环境下行车场景与真实场景仍然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驾驶员风险感知、认知可靠性、驾驶适应性和自我驾驶能力认知等心理与行为特征都与实车环境不同。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对隧道环境中的大型(高级)驾驶模拟器实验的有效性评价展开研究。
  首先,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梳理驾驶模拟器分类标准和有效性概念,总结现有研究中进行驾驶模拟器有效性评价的主要研究方法,归纳常用的驾驶行为评价指标,并对驾驶模拟器物理有效性评价方法进行总结。
  然后,通过深入分析与比较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模型,采用统计检验、二分K-均值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选取上海市新建路隧道作为实验隧道,利用SCANER,SKETCH-UP建模软件构建新建路隧道道路模型。分别设计实车实验、高级驾驶模拟器实验和初级驾驶模拟器实验,收集驾驶员在不同场景下的行车数据,通过问卷采集驾驶员的生理状态、基本信息、驾驶行为习惯等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驾驶模拟器应用于隧道环境中驾驶数据的行为有效性进行评价。
  最后,利用采集的驾驶行为特征和性格特征数据对驾驶员进行画像,评价高级驾驶模拟器用于隧道环境驾驶行为研究的并行效度,制作雷达图谱比对不同类别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差异。
  研究验证了隧道环境下,大型(高级)驾驶模拟器在进行速度、横向驾驶行为以及危险驾驶行为研究的相对有效性和并行效度。
其他文献
BIM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手段,正在迅速发展。本论文以BIM作为研究对象,对BIM在城市互通立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索,希望对今后BIM技术在市政道桥行业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论文是以南宁市城市东西-南北向快速路立交工程为依托,通过对于BIM技术理论的研究,分析BIM技术在道路项目中的设计方法和项目实施的技术标准流程,总结现阶段BIM模型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探讨道路专业BIM应用的场景与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大城市中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基本趋于稳定,在一些开发较早的趋于逐渐形成城市成熟社区,建成硬件环境稳定、入驻的业态和人口规模也趋稳定,但是这些区域的交通需求作为一个动态因素,时刻在发生的变化,如何识别这些区域的交通需求特征,如何在设施相对固定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这些地区的交通服务品质是当前大城市交通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本文以上海徐汇区为例,通过对徐汇区对三个典型成熟社区交通的
学位
信息化与智能化是铁路的发展方向,工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轨道设备状态监控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确保工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设备状态的有效途径。及时获取轨道设备状态数据,科学分析和评估轨道状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加以维护,是保证轨道状态的基础,也是降低轨道养护投入、提高养修效率的有效方法。  然而现今我国轨道设备状态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为提高铁路设备状态和管理水平,本论文将在系统梳理国内轨道养修理论和方
学位
论文以本人设计的《扬州市金湾路新建工程》及《扬州市金湾路新建工程(K6+610-K7+310)段》项目中特点较为突出的金湾路/龙城路地道节点为例,以实际设计工作的过程为依托,探索并评估极限值运用的价值及影响。  通过该研究,结合工程造价、环境影响、施工难易、道路景观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中的相关指标,比如坡度、断面布置等,有针对性的选取规范中规定的极限值与一般值。在保证工程功能性完整的前提下,适
学位
沥青路面在高温下产生车辙、拥包等永久变形,以及低温时开裂等路用性能与沥青的性质有很大相关性,因此,按沥青路面实际工作温度选择沥青类型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对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的评价仍以经验法为主,缺乏针对实际路用性能的评价的试验方法与指标,这不利于工程实际中沥青的选择。  美国Superpave的沥青PG分级提出了基于温度选择沥青的理念,然而,该方法中作为沥青选择的技术要求的路面设计温度模型表现出在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世界各地暴雨天气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城市内涝问题日益显著,不同程度上对局部道路的交通出行造成危害。公交线网通行于道路上,内涝导致车辆通行条件受到影响,出现车速放缓、局部无法通行等不同程度的问题。物理网络脆性导致运输网络脆性,最后影响公交服务。  本文基于SP和RP调查数据,利用MNL模型分析暴雨天气下的居民出行分担率的改变特征。通过对暴雨内涝影响通行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运营网络规模的扩大、客流激增,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安全、高效、可靠的运营显得越发重要。但是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导致的电力系统供应中断,整个轨道交通线路中断,通过车载大容量储能部件实现自身应急牵引,使列车运行至就近车站,可快速有效的将该故障的影响缩减到最小,最大程度的保证乘客的安全。  要能实现列车利用车载的储能部件储备足够列车牵引至就近车站的能量,需要车载储能部件能够在有限的空
学位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具有工厂内预制、现场装配、快速开放交通等优点,可用于铺面的快速修复与新建,同时也是铺面智能化的发展基础。常规的装配式铺面接缝构造采用普通传力杆形式,一旦铺面板因维护而需要拆装时,需要对接缝进行锯切,耗时费力,不仅破坏接缝构造,而且会引起周围板块的损伤和破坏,制约装配式铺面的快速发展。本文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工程调研、室内外试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深入地分析了可拆装式刚性
铁路作为国家基础产业,也是曾经被公认的“垄断”企业,长期以来其运价都是由国家统一管理。面对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随着汽车、船舶、飞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和基础设施设备完善,货物运输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传统货运定价体系和运用管理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通过市场调节运输价格在运输价格策略制定中的作用也变得十分必要。铁路货运价格关系到铁路运输企业的收益,同时也是影响货主运输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的不断扩大和客流量的不断攀升,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由此带来的运营安全管理的挑战日益增大。作为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一项关键要素,列车停站时间设置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着行车的效率及线路通过能力。然而,目前现场图定停站时间的确定主要依靠上下车客流量以及运营现场司机的反馈,对列车停站时间的影响因素考虑的不够全面,无法满足复杂网络下乘客出行特征和运营波动的需求。  基于ATS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