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微课程便是其重要产物,信息时代下的教育教学也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问题解决能力。将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结合,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究数学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既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梳理相关文献,通过中国微课网、华师慕课中心等微课平台进行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微课程便是其重要产物,信息时代下的教育教学也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问题解决能力。将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结合,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究数学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既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梳理相关文献,通过中国微课网、华师慕课中心等微课平台进行学习研究,探索基于问题解决的微课程设计原则和流程。(2)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前期调查,从师生两个群体的角度充分了解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和动点问题教学的实施情况,以及微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3)根据基于问题解决的微课程设计原则和流程,结合前期调查的结果,开发动点问题微课程案例,并将其中两节应用到实际班级教学中去。(4)设计学生问卷,并对数学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师生对于所开发微课程的整体评价,为后期调整完善微课程提供依据。(5)设计教育实验,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微课程应用前后的班级成绩进行差异比较分析,验证微课程的应用效果。通过问卷、访谈和微课程应用前后成绩比较分析,本文验证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微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成绩,所确定的微课程设计原则和流程具备可行性,据此开发的微课程丰富了一线教师的动点问题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师生对于微课程的接受程度很高,愿意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
其他文献
某装置基于实验技术指标,提出了一类模块的装校定位任务;由于该模块种类多、制造精密、且定位接口关系复杂,如何保障并提高装校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已经成为模块装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模块精密装校的专项课题,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模块位姿调节的精密对接平台;通过研究该平台的运动学性能并对其进行精度分析及优化设计,旨在提高模块装校的质量与效率,对保障装置运行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模块特
随着分布式发电和直流配电网的发展,因绝缘劣化、接触不良等因素引起的直流电弧故障时有发生,因无过零点特征无法自然熄弧可能导致设备损毁或者引发火灾,研究直流电弧的电气与温度特性对于电弧故障的检测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经光谱测试数据表明,在导线故障的直流空气电弧中存在铜元素,因此,基于平衡态等离子体理论新增了含铜蒸气介质的电导率~温度特性曲线。等离子体输运参数的计算采用Chapman-Enskog方法,该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时间窗口不断缩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才能进一步支撑经济增长。机器人被用于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关键装备。因此,改进机器人的性能、推动机器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串联机器人相比,并联机器人具有高承载能力,高定位精度,动态响应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飞行模拟器,并联机床和高速取放装置等领域。本文以推广并联机器人应用为导向,从运动学、平
介绍了薄煤层采煤机牵引部的设计,着重介绍了牵引部配套参数的确定、结构的选择、传动机构的确定、传动比的分配、行星机构的设计、齿轮材料的选择与热处理及齿轮修形。可为采煤机设计提供参考。
设M ∈ Mn(Z)是扩张矩阵,D (?) Zn是有限数字集.由M和D所定义的迭代函数系:{Φd(x)=M-1(x+d}d∈D,x∈Rn可唯一确定一个自仿测度μM,D.本文通过分析其Fourier变换零点集Z(μM,D)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索两类自仿测度非谱性的条件.主要结果如下:第一部分,由两元素数字集确定的迭代函数系是最简单且最重要的情形.一维情况对应Bernoulli卷积,其谱与非谱问
高压水射流作为一种高效的油气资源开采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非常规天然气开采领域。几种典型的非常规储层岩(煤、砂岩、页岩)的结构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巨大,其中煤—非均质岩体,砂岩—均质性岩体,页岩—横观各向同性岩体,导致高压水射流在破岩时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最终影响高压水射流在实际应用中的射流参数(靶距、压力等)的设定。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低压水射流对岩体破坏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缺乏超高压水射流(大于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直观想象素养纳入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列。直观想象素养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既是学生观察事物、解析事物、找出问题解决答案的强力工具,还是学生发展辩证思维能力和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素养。现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电教技术等新兴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教育领域,这些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也为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以智慧课堂教学为基础,分析
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鼓励优秀本科毕业生去教育基础薄弱的基层农村学校支教,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农村教师数量匮乏和整体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而农村教育硕士作为该项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计划的实施效果,因此,支教期间农村教育硕士的专业能力发展情况,也是值得广大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在大量搜集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张老师、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