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人》:一部狂欢化的小说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尔夫·艾里森被誉为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的黑人作家之一。他唯一的一部巨作《无形人》一经出版即引起国内外评论界的高度关注。评论家从多种角度解读评价此小说,如小说的写作技巧,主题思想,创作来源,文化底蕴等等。批评方法的多样性,切入角度的多元化凸现了小说自身的包容性。但鲜少有人把此小说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建立联系。本文试图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解读这部小说。 本论文分为狂欢精神,狂欢仪式,狂欢大众三部分。绪论部分是评论综述,指出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无形人》及其拉尔夫·艾里森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初步建立起《无形人》和狂欢化的联系。第一部分解读小说中充溢着的狂欢精神。首先表现为狂欢的彻头彻尾的颠覆精神;因为处处的颠覆,世界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流动的,任何事物都不断地向着自身的另外一面发展,因而表现出可笑的相对性。梅尼普精神和狂欢节倡导的平等的对话精神也在小说中无处不在。第二部分解读小说中体现的狂欢节最重要的仪式—脱冕加冕仪式。这是一组而非单纯的一次脱冕加冕。此外作为狂欢加冕脱冕的所在地—狂欢广场也在此章中得到阐述。第三部分探讨小说中的狂欢大众。这些狂欢大众由成对的形象,小丑形象,傻子或疯子形象组成。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综述,充分肯定《无形人》中渗透的狂欢成分,指出《无形人》中的生命是“生命外的生命”。
其他文献
中国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刘翔更是这次奥运会赛场上的热门人物。中美媒体对刘翔因伤再次未能进入决赛展开了报道。本文基于中美媒体对2012年刘翔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语言文化之中。它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也是语言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内外各个理论学派已对委婉
误读现象主要源于文化差异。人们在接触异文化时,总是倾向于根据自己熟知的一切或出于自身文化的需要,对异文化进行判断和解读,从而造成对异文化的扭曲。 误读现象由于在
本文综述了语感及语感教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在语言教学的应用,探讨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并以此为基础,根据二语习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及“输入—吸收—输出”的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的中心已经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上来,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慢慢转向学习者因素。在诸多学习者因素中,年龄差异对语言学习成果的影响一直是关
Jennie Gerhardt是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编写的一部描写下层人生活疾苦的小说。该书于二十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傅东华于1935年将其译为汉语,书名《真妮姑娘》;
本文以法国学者斯珀伯(Sperber)和英国学者威尔逊(Wilson)在1986年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指导,讨论了其对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的启示。文章指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
动物牛和马都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休戚与共。在人类社会中,不同的文化各自产生了许多与牛和马相关的语言现象。“牛”、“马”原本只是用来指称这两种动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和信息时代的降临,翻译越来越表现出它的重要性。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翻译标准问题一直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许多译界大师和翻译理论家各抒己见,提出过
词汇教学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据估计,在英语词汇中同义词的比例可达到60%以上。能否根据不同环境及场合的需要,正确选择和运用同义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也是彰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