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公共卫生行政处罚案例分析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将2002~2003年济南市公共卫生行政处罚案例进行调查统计,目的是通过近年来我市公共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分析该领域卫生违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卫生执法的经验和影响卫生执法的因素,为今后制定政策方针提供依据,以建立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保障到位、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卫生行政监管能力和水平,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促进卫生行政执法的公平与效率.建议:1.完善卫生法制,健全卫生法律体系.2.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模式及卫生执法具体制度.3.加强制度建设,排除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对卫生执法的干预.4.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改善现有用人格局.5.对执法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力度.6.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配合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部分常见药物中毒及鼠药中毒(主要为毒鼠强)患者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血中毒物的清除作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7月~2004年3月住院的鼠药(主要为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424)和其它药物中毒患者69例,其中34例按常规给予洗胃、保肝、利尿或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3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血液灌流。并用定量方法分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新课标高考试卷中比较难的一道题。题型全是四选一的选择题,每一个备选答案都设计得似是而非、云遮雾罩,答题时,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笔者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摸索出了这样一种答题思路:一读——二找——三判断。  读分两步:读文本,读题。读文本宜用速读法。考生读完考卷所给800字左右的论述类文章,一般宜控制在2分钟左右。读完后必须把握住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或主要内容。读题亦分两步:先读
一、2010年黄冈、荆州、孝感联考卷  《雪涛阁集》①序  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史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 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与例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A.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B.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C. 以为妨事费日,无益于事  D.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E.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F.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G.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掌握和理解。其实考试中的选择题,一般不会出现这么多选项,多以
【例题】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随园后记  [清]袁枚  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仍赋归来。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则率夫役芟石留,觅土脉,增高明之丽。治之有年,费千金而功不竟。  客或曰:以子之费,易子之居,胡华屋之不获,而俯顺荒余何耶?  余答之曰:夫物虽佳,不手致者不爱也;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子不见高阳池管、兰亭、梓泽乎?苍然古迹,凭吊生悲,觉与吾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