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电影中的死亡审美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to20099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与死如何和解一直是人类求索的终极命题。人类自有史以来,至始至终都面对着一个终极的生命体认:死亡和生命从来都是相伴而存的,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死亡。人固有一死,死亡是生命无法逃避的结局,也是生命在本身生物性和物理性约束下的终结,更是生命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广度上的边际、终点。生命的必死性或者说死亡的不可抗拒性,使我们不自觉想要回避死亡的靠近、解读死亡的神秘、获知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借助宗教、哲学、艺术,从精神世界来对死亡进行解析。宗教哲学,是远离死亡的庇护场所;而艺术,是人类抗拒死亡和追求不朽的一个重要方式。电影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因其独具魅力的艺术特性,为我们研究分析死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电影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所以影像的表达,可以让死亡在视听光影与文学剧本的交汇结合中得以更加丰富的表达与展示。影像中融入死亡元素,亦增添了电影艺术的人文价值。
  在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里,对死亡的书写和生命的思考是一个极其核心的主题。是枝裕和创作了大量家庭题材的电影作品,这些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讲述平常生活中琐碎日常的作品,总是会围绕着“死亡”这一母题。在他的极具生活化气息的镜头下,作品里本应戏剧化高潮化的“死亡”也被处理得如同日常一样平淡。将生与死当作平淡看待、对死亡抱有敬重的心态,日本这一独特的文化哲学散发的魅力也体现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中。是枝裕和电影里对死亡的书写解读,受到日本文化里的死亡审美与导演自身生死观的综合影响。
  本文对是枝裕和电影中的死亡审美的研究分四个部分论述。通过四个子题部分论述的展开,深入细致地研究是枝裕和电影中独具特色的死亡审美,把握“死亡”这一核心元素在是枝裕和电影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探讨独具东方特色的日本人的生死观,简要概述日本思想史对生死观的影响,结合近现代日本文学史中经典作品里对死亡的书写。并且梳理是枝裕和的个人生平经历和创作履历,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创作者本人的生死观。该部分论述置于绪论中展开。
  第二部分论述是枝裕和电影中的“死亡”母题,在正文中结合电影理论解读分析故事线里的死亡叙事。是枝裕和电影作品中有关死亡的思考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取材于真实事件中的“死亡”思考;其二是,根据自身经历改编的“死亡”思考。
  第三部分论述是枝裕和电影中象征“生命”的意象,主要为以下四类:丧葬,时间,食物,动植物。将电影语言文学文本化,融入到对意象的解读中去。
  第四部分分析是枝裕和电影中女性悼亡者形象。根据女性悼亡者家庭身份和亲子伦理的差异,可归为母亲、妻子、女儿三个类别。在是枝裕和电影中,女性悼亡者形象的存在,是创作者藉由生者思考生死关系的一个重要元素。
  本文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研究论述,试图清晰呈现是枝裕和在其作品中对死亡的态度和认识,把握“死亡”这一元素之于是枝裕和电影理念的重要意义。是枝裕和电影中死亡审美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来源于是枝裕和内部的个人经历与外部的文化环境,它极其注重生命意象的象征作用,它重视女性悼亡者形象的塑造,总体而言,在是枝裕和电影死亡审美中,生死哲学是互通的,死亡的情感基调是平淡的,死亡之于生的意义是丰富而非稀薄的。
其他文献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期刊
对于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是刚接触的新学科,其他学科学生已经适应了相应的教法和学法,而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科目特点要求知识记忆更多、更杂,只有适应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才能进入角色,提高学习效益。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教科书非常精炼、严谨和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替代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
期刊
如何改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每一个音乐老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个硕大无比的筐,没有什么装不下的,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是这样解释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对“美育”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
期刊
小学班主任对工作任务特别繁所。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所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
期刊
【摘要】“导学稿导学”这一方法,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导学稿导学”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比较适用的。其具体实践操作方法如下:1、引导自学;2、适时解疑;3、教师精讲;4、反复演练。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稿导学;操作方法  在我们的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方
期刊
【摘要】作为网络时代热门新词,人肉搜索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互联网现象。犹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对于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秩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惩恶扬善等具有有益之功;另一方面由于搜索者责任感和自我约束的丧失,产生的非理性、非道德行为,又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加强人肉搜索伦理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技术;伦理道德  人肉搜索引擎就是指更多利用人工参与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中含情感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中情感态度这一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应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情导入,调动情感;体验语言,读出情感;细研教材,挖掘情感;写作实践,抒发情感。通过以上几环节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使情感与知识
期刊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艺术素养的养成,而且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欣赏大师的作品更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帮助幼儿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与大师直接对话,感受艺术、观察艺术、体验艺术,并逐步尝试用艺术家的眼睛去感受生活,用艺术家的心灵去品味生活,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知觉和选择的敏感度,并在欣赏中挖掘孩子的个性化的情感表征,尝试用艺术家的灵感学会创造美。  一、先行解读、捕捉提
期刊
作为当代最富创造力的重要作家之一,贾平凹自1970年代初发表作品起,就开始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超越,几乎每部作品都能带给读者新的阅读体验。1980年代以商州书写享誉文坛,1990年代涉及城市题材或以城市化进程为背景的农村题材,以《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四部长篇为代表,大胆展示对“身体”的理解,“身体叙事”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标识。从这个意义来看,这类创作在其文学写作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捩作用,所以“身体叙事”也成为开启贾平凹相关作品奥秘的一把钥匙。本文以此为基本认知途径,在文学史和此时期的社会历史语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曾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