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大作 童言话大师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艺术素养的养成,而且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欣赏大师的作品更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帮助幼儿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与大师直接对话,感受艺术、观察艺术、体验艺术,并逐步尝试用艺术家的眼睛去感受生活,用艺术家的心灵去品味生活,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知觉和选择的敏感度,并在欣赏中挖掘孩子的个性化的情感表征,尝试用艺术家的灵感学会创造美。
  一、先行解读、捕捉提炼,做好幼儿与大师及其作品间的“审美期待”中介。
  与大师对话的过程是幼儿、教师、大师在平等对话基础上建立的多向交流过程。他包含着与大师作品的对话、人际对话、自我对话三个方面的内容。当幼儿面对艺术作品时,由于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不足,在感受和体验作品传递的多元信息时,中间就和有一道难以逾越的沟,而教师就必须成为桥梁,做好幼儿与大师与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因此需要教师首先与作品对话、并对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表述与反省,才能引领幼儿进行师幼的人际对话,进而引领幼儿对话大师。
  1、欣赏前:做足功课、走近大师、童心解读。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筛选大师的作品供幼儿欣赏。成为幼儿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如为小班幼儿选取欣赏的作品时,可选线条形象简约、色彩简洁,符合小班幼儿绘画特点的作品。如可选米罗的作品《天空中的黄金》,欣赏感受作品的大(圆)和小(圆)的相对概念,作品中的简单色彩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易于接受,在欣赏后就可引导幼儿利用大小不同的印章进行印画,进一步感受大小的相对概念,初步进行粗浅的大小疏密变化的构图练习。还可选奥拖·奇特科的作品帮助小班幼儿接触线条,感受线条的单纯、随意。教师也要以小班幼儿般的天真来解读作品,像孩子一样把作品中的线想像成妈妈手中的绕线线,是爸爸吐的烟圈圈,是奶奶煮的面条等,引发幼儿触动绘画神经,用自己喜欢的线条进行涂鸦的兴趣,而教师也完成了审美媒介的伟大任务。
  (2)了解大师的作画背景、笔触风格等,深入解析,引领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
  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幼儿首先感知的是这一幅美术作品的形、色、线等具象的内容,流于表层次上感知,不能深入理解作品蕴含的深刻主题和思想内涵。因此,教师要事先了解大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作画风格,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所蕴涵的意义。如大班幼儿欣赏梵·高的《自画像》前,教师查阅了梵·高的很多自画像作品,并查阅了许多梵·高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作品风格,这样在引导欣赏时,教师从自画像的表情为切入口,有目的地抓住作品中的色彩、笔触等来细致欣赏作品。在欣赏时教师引导幼儿想想“画中的梵高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再讲述梵高的生平故事:凡高年轻时贫困潦倒、到处流浪,后来,来到了法国巴黎,名叫阿尔的地方。那里碧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火红的太阳,显示出强烈的色彩,这正是梵高所喜欢的色彩,在这里,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但一副都没有卖出去,但他仍坚持画画,对未来充满希望等,而他的《自画像》表达了他当时生活艰苦,但又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这些故事引起了幼儿的情感共鸣。所以幼儿就能理解为什么画家不高兴又给自己画了上高兴的黄、红颜色。是因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能理解画家想借助短促有力的线条表现自己希望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情感。这样幼儿对作品的欣赏的整体直觉印象就提升了,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了对作品新的诠释,体验到作品中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
  (3)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视角和心态解读大师作品。
  在引导幼儿欣赏前,教师先要解读作品,许多大师的内心有孩童般的天真和无边的幻想思维,这种天真在大师的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视角和心态进行解读。如西班牙绘画大师米罗的作品与儿童艺术非常接近。他的画里只有一些线条、斑点、大色块以及各种丰富的象征符号。但我们总能感觉到作品中有美丽的太阳、闪动的星星、有思想的人物、动物等,他的作品充满了童真。欣赏米罗的作品就像跟大师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就要以一种充满童趣的、幽默的、幻想的、神秘的感觉解读,并引领幼儿找到与大师作品的共鸣点,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幼儿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
  2、欣赏时:捕捉火花,及时提炼,对话大师。
  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思维火花,及时提炼,帮助幼儿有效地与大师对话。教师要通过解读幼儿欣赏时表达的语言,挖掘幼儿认识中深层次的东西,转化为幼儿对作品中美术元素的欣赏和解析,提升到美术欣赏的层次。如在《梦》中,当幼儿说:“这幅画怪的地方就是人的脸好像被刀割开了”时,教师立即给与肯定,并告诉幼儿这种夸张和变形的表现方法就是“立体分割”,这就是毕加索画画的特点:既夸张又是变了形的。幼儿就比较理解,也充满了自信,认为是自己观察到的。在《睡着的吉普赛姑娘》活动中当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边体验、边讨论式的欣赏后,转入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色彩时,教师提问:“画面中除了人、狮子,还有哪些物品,画家还画了什么?”幼儿回答很到位:“月光、动物的影子。”教师要接好这个球,顺势引导作品中色彩的欣赏。欣赏分析画面色彩明暗的对比:狮子眼睛与夜空的明暗对比,天空的深蓝色和沙漠的黄色的对比色效果,幼儿就很容易理解画家在作品中色彩的运用。
  教师须对大师作品的特征和要素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应对幼儿对作品有独到理解时,做出调整与解释,才能带领幼儿从多个入口切入进行欣赏,并从多个出口转化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引导幼儿对作品深刻的多方面的理解。才能成为幼儿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
  3、欣赏后:梳理分享、自主拓展,延续对话。
  教师要利用欣赏活动的最后环节帮助幼儿梳理分享欣赏的经验,引发幼儿欣赏的兴趣,鼓励幼儿再次欣赏同一大师的其他作品,或同一类型的美术作品,而教师可以收集同一大师的其他作品,或同一类型的美术作品设置在美术区或活动室的美术欣赏墙上,供幼儿欣赏,帮助幼儿延续与大师的对话。如:欣赏梵·高的《自画像》(图片附后)后,引导幼儿迁移创作,教师引导幼儿像梵高那样用鲜明的色彩、线条表达自己的愿望,画出自己的画像,鼓励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也在模仿和自主拓展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延续对话。   幼儿作品:
  二、提问启发、适时追问,以师幼的人际对话引领幼儿有效地与大师作品的对话。
  1、多维度提问,引发自由表达体验和想像。
  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自由面对作品的欣赏机会,调动幼儿以视觉器官为主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不要操之过急,要让幼儿畅所欲言,不要打断他们的陈述。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以针对性的提问启发幼儿。教师的提问要从指向欣赏整体——欣赏部分——再回归欣赏整体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进行独立欣赏——集体讨论式欣赏——形成共鸣的欣赏。如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毕加索的《梦》,教师的提问可以是:画家画了什么?(指向整体)——表情怎样?动作怎样?线条什么样?什么地方奇怪?(指向细节部分)从而让幼儿理解了作品的全部内涵。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加深体验,同时这也是幼儿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都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简明扼要的,要让幼儿能理解。
  教师还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畅所欲言。因为语言表达是梳理感受、宣泄情感的途径,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把零散的模糊的非语言经验感受提炼出来,显现出来,使幼儿在表述中慢慢明确积蓄了这种欣赏体验激情,丰富了欣赏的体验、感受和想象。
  2、尊重引导、有效追问,挖掘幼儿独到的见解。
  幼儿观察后对作品的表达有时是零散的,直观的,要想了解幼儿真正的想法,追问是很好的方法。如:如欣赏米罗作品《梦》时,幼儿说,“这个阿姨她很开心,她怀孕了,要生宝宝。”教师追问,“为什么?”“因为她的手放在了肚子上”。教师顺着幼儿思维进行追问:“为什么把手放在肚子上?”幼儿说是要抚摸她肚子里的宝宝,她想到自己的宝宝一定很可爱,所以她笑了。幼儿的想象是合理的,幼儿感受到了作品中手的放松状态和人物脸部的细微特征,教师要给予肯定。幼儿的想象往往是大胆而合理的,教师如果会追问,也许能挖掘出意想不到的东西。
  在美术欣赏中幼儿会感受到一些教师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说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话语,当情况不在预设中时,这就足以证明幼儿有自己独特的鉴赏。而且美术作品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因而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没有正误之分,只有理解的独到。允许幼儿有自己的理解,鼓励幼儿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不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幼儿。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幼儿在与教师和同伴边体验边讨论中,实现作品与欣赏的对话融合。
  三、手段多样、有机整合,调动幼儿多种感官表达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
  我们要引导幼儿从直觉到理性,加深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并最终提高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如在活动《哈里昆的狂欢》中为了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把画面中的乐器配合动画动起来并配上音乐,让幼儿在画面中相关乐器的音乐伴奏下模仿乐器进行演奏,模仿画面中人物动物的动作和表情,感受画面的气氛。如在活动《梦》中引导幼儿感受阿姨动作时,请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的体验,幼儿在动作的模仿中体验阿姨睡得香时动作的放松和优美。在体验作品线条的流畅时,教师请幼儿想想扮演小球从线条上“滑”下来的感觉。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想像把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让幼儿在美术与语言的整合中理解画面内容。幼儿在这样的美术与音乐、语言、表演、动作体验等整合中,体验作品的内涵。
  四、梳理经验、尝试创作,让幼儿用心灵的感受和笔触对话大师
  用幼儿善于感受的心灵和敢于想象的思维,激发幼儿创作潜能,让幼儿尝试像大师一样地创作,让“对话”凝结在幼儿的作品中。
  首先要在欣赏和分析画家的系列作品后,帮助幼儿梳理出有关的画家作品风格和整体特点,后借用画家的风格和灵感触动幼儿的灵感,尝试像大师一样进行创作,在创作中更深层次地对话大师,达到欣赏和创作的双重目的。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了毕加索的系列作品《镜前少女》、《哭泣的人》、《坐着的人》、《梦》后,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毕加索的作品的艺术形象有什么特点;立体派作品的特色是什么?作品中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等,进而引导幼儿“你能用大师的方法画一幅画吗?”,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延伸画——《梦》。提供“残缺”的作品《梦》的小图片,供幼儿进行创作,幼儿的作品呈现出了幼儿欣赏和理解的整合,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凸显了自己的风格,同时也画一画属于自己的立体派的作品。
  也可以让幼儿对大师的作品加工成自己的作品,如一幼儿在欣赏米罗的作品后,引发想像,认为画面中的两个背靠背的月牙形就是牛角,黄色交叉的短线就是天上的太阳的光芒,并在欣赏和理解的基础上付诸行动,把自己的构思在画面上表现出来。足足体验了一把与大师一起绘画的畅快,大有画完大师未画完的画的感觉。
  不要低估幼儿的欣赏水平,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要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审美情感和体验,提高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在欣赏中激发幼儿创造潜能,为幼儿走进美术殿堂铺砖引路。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在教学上非常活跃的,涌现很多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中有继承发展的传统经验有教改的新鲜经验,还有引进了国外的教学经验,我们都应该加以学习,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这些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要善于总结,善于吸收,教学的成功来源于实践,实践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矛盾,从实践中感受获得收获,把积累的感受和收获总结起来,就是教学的经验,从而加深对数学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在吸
期刊
音乐教育的本身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需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课中巧妙的利用打击乐器,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从单纯的“教唱歌”变成“动、唱”结合,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音乐中真正动起来,确实起到了调动学习欲望,开阔视野,提高音乐素质的作用,同时也对发展“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放飞思维,在玩中创造体验  在音乐课中,让学生把身
期刊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知道,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其过程就是操作和重复,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达到对语言文字的默契和领悟。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帮助学
期刊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期刊
对于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是刚接触的新学科,其他学科学生已经适应了相应的教法和学法,而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科目特点要求知识记忆更多、更杂,只有适应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才能进入角色,提高学习效益。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教科书非常精炼、严谨和深刻,是一般参考书无法替代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材料,所以应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使学生重视教科书的作用
期刊
如何改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每一个音乐老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个硕大无比的筐,没有什么装不下的,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是这样解释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对“美育”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
期刊
小学班主任对工作任务特别繁所。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所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
期刊
【摘要】“导学稿导学”这一方法,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导学稿导学”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比较适用的。其具体实践操作方法如下:1、引导自学;2、适时解疑;3、教师精讲;4、反复演练。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稿导学;操作方法  在我们的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方
期刊
【摘要】作为网络时代热门新词,人肉搜索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互联网现象。犹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人肉搜索对于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秩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惩恶扬善等具有有益之功;另一方面由于搜索者责任感和自我约束的丧失,产生的非理性、非道德行为,又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加强人肉搜索伦理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技术;伦理道德  人肉搜索引擎就是指更多利用人工参与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中含情感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中情感态度这一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应该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情导入,调动情感;体验语言,读出情感;细研教材,挖掘情感;写作实践,抒发情感。通过以上几环节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使情感与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