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温肾举陷汤加减治疗胃下垂(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方面探讨温肾举陷汤加减的作用机理,为温肾举陷汤加减治疗胃下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64例胃下垂患者,均为湖、北省中医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2人和对照组32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X线检查结果、症状程度、中医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给予导师经验方温肾举陷汤加减(药物组成为:黄芪30g,熟地20g,白术20g,附子5g,山药20g,枳实10g,陈皮15g,莱菔子15g,鸡内金15g,柴胡6g,升麻15g,炙甘草6g),上述药物每日1剂,水煎400m1,早晚饭后半小时各200m1口服;对照组服用补中益气丸(炙黄芪200g,党参60g,炙甘草100g,白术(炒)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60g,陈皮60g,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与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口服,一次1袋(6g),一日两次。两组病例均以两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并分别进行疗效性观察(症状体征观察、X线检查结果)和安全性观察(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其他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其中痊愈3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其中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对于中医症状总积分及X线检查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X线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胃脘胀满、纳差、胃脘疼痛、乏力、嗳气的改善上较为显著(P<0.05);而在腹泻或便秘、恶心症状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治疗组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本课题研究表明,温肾举陷汤加减治疗胃下垂(脾肾阳虚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效果优于补中益气丸对照组。从现代药理学理论的角度分析,温肾举陷汤加减可能具有抗疲劳、调节免疫与双向调节胃肠运动等功能,在治疗胃下垂(脾肾阳虚证)方面疗效良好,可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