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戏“连台本戏”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晚清民初文明戏中“连台本戏”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文明戏中“连台本戏”之基本面貌,包括文明戏“连台本戏”剧目、题材和来源,文明戏“连台本戏”形成、形式的演变及特征,文明戏“连台本戏”与海派京剧之关系,及文明戏内部“连台本戏”与“西式戏剧形式”之关系,并揭示其原因和意义。本文认为,文明戏中“连台本戏”的大量出现,是文明戏剧人在求剧团生存的压力下,所作出的一种应对策略,显示出其对内容的革新和形式探讨的双重关注,反映出他们寻求文明戏发展、改进的积极愿望。   第一章研究文明戏“连台本戏”之面貌,重点梳理文明戏中“连台本戏”剧目和题材,并讨论文明戏中“连台本戏”的情节和主题特征——追求离奇情节,“善恶”主题情节模式,及翻译剧的引入对文明戏现有情节主题的超越。   第二章考察文明戏“连台本戏”题材来源,并以《西太后》的取材考作个案研究,指出本事与实际演出的差异。论文着重探讨了文明戏中“连台本戏”形式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特征。文明戏“连台本戏”形式很难固定,在历次演出中逐渐“缩水”、“拉长”、“漏演”及“颠倒”等现象,而形式的演变是由文明戏本身决定的,“家庭戏”和“清宫戏”中“连台本戏”编剧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清宫戏”更趋同于海派京剧,而“家庭戏”则表现出对海派京剧的部分超越,显示出其受西方戏剧影响的痕迹。   第三章主要讨论文明戏“连台本戏”与海派京剧的关系,揭示海派京剧对文明戏的渗透和影响,及文明戏对海派京剧形式的策略性吸纳与偏离。在经营的压力下,文明戏各社团也尝试搬演海派京剧中被剧评家斥为“淫戏”的剧目。“淫戏”频繁上演,招来了剧评家的非议,但文明戏群体认为这“有关教育”,有劝诫功效,由此而引起一场争论。文明戏对海派京剧剧目的吸纳策略,是立足于文明戏自身,故其主要吸纳海派京剧中的“文戏”,但亦有少量“武戏”。而文明戏所择“武戏”多偏重于情节叙述,对“武斗”场面的处理相当草率。同时文明戏以“新编”之名义,对一些海派京剧剧目内容进行了大幅修改,显示出文明戏对海派京剧的疏离。并且文明戏“旦角”表演艺术逐渐臻熟,1914年的海上剧坛先后引发了文明戏“凌党”和海派京剧“冯党”“贾党”之争,文明戏内部的“凌党”和“陆党”之争,是文明戏“旦角”对海派京剧“旦角”的反叛,昭示着新剧与旧剧争长之苗头,也显出文明戏对依附海派京剧的不满。   第四章在前三章基础上,着重探讨文明戏内部“连台本戏”和“西式戏剧形式”的并存、互动及分化,分析它们的并存和互相影响关系,并阐发了当时先进的剧评家对新剧“结构”的新认识。最后论文指出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文明戏、海派京剧两者的分化和式微。晚清民初对于西方戏剧的翻译和选择,带着时人特有的审美眼光,但尽管如此,文明戏社团演出较多的是“意译”和模仿西方戏剧创作的作品,因此,其“西式戏剧形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文明戏“西式戏剧”作品内部,明显含有“连台本戏”的结构方法;而在“西式戏剧形式”影响下,文明戏在演出“西式戏剧”作品过程中也出现了对幕数逐渐精简,并尝试把原“连台本戏”变成“多幕剧”的现象。1918年文明戏舞台萧条,“连台本戏”的演出亦无回天之力。随着文明戏社团的相继关门、艺术生态的改变,文明戏内部发生分化。一些文明戏编演者加入“五四”戏剧运动行列,其戏剧观不仅完全转变,且倡导独幕剧和多幕剧。而“连台本戏”便也成了游戏场中的纯消遣性的演出形式,遭后人贬斥。相反,海派京剧却迎来了其“连台本戏”之鼎盛时期。   结语主要是对本文的观点进行总结,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前本文研究中的不足。
其他文献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她总是以自己独特细腻的小说创作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评论界的探讨。但是,因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多产和多变,评论界
一、涂料配方rn1号配方 (表面涂布用)物料:煤油石蜡生亚麻油活性炭粉配比:1升 500克 2升 250克2号配方 (凹逢填补用)物料:煤油石蜡生亚麻油活性炭粉配比:0.5升 500克 1升 350克rn
本文以京版《语丝》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其中的传统因素。从杂志的整体面貌来看,京版《语丝》的内容、风格、作者的文化理念等非常丰富,而传统文化因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山洪灾害调查分析评价对危险区的划定主要是根据现场测量、调研和工作人员经验来判断,故随意性较大。本文依据水文学方法通过设计暴雨推求危险区断面水位,再通过上中下游断面
期刊
2015年“苏迪罗”台风给安徽省大别山区造成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但与移动路径、影响区域极为相似的2005年“泰利”台风相比,造成的人员伤亡大幅度减少。本文通过两次台风降雨
中西戏剧史上有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但在表达爱情力量的伟大、抨击封建俗礼的虚伪方面,却有着很多相似的作品,其中的《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堪称16世纪末期爱情悲剧中
中日同形词一直是中日两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同形词与两种语言的关系以及同形词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作用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中日同形词的对比和对
学位
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这也不是语文课程所特有的。这次课程标准改革,最鲜明的主张,即所有的课程在提课程目标时,都是从三个维度的角度提出来的:知识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