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外交浅析——概念、发展及9/11后的重新兴起

来源 :外交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o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公共外交的国家。美国公共外交通过国际信息项目,国际文化交流,大众媒体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和影响国外民众,提高美国在国外民众中的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促进美国国家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共外交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常设工具:它在冷战期间曾取得辉煌的战果;冷战结束后一度被打入冷宫。“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发现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严重受损,其中以在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为最。因此公共外交临危受命,担负起了打造美国国家形象的使命,并且通过开办电台,创办和发行杂志,播放电视广告宣传片等形式,针对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展开了一场“赢得人心”的思想战争。 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非国家行为体和普通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权力不断扩大,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发变得重要。这些都为美国公共外交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美国公共外交在体制上和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缺陷,美国政府的中东战略和外交政策则从根本上制约着其在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开展公共外交的活动空间。因此尽管美国政府已将公共外交置于战略地位,但面对如此挑战,美国公共外交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其发展几乎遍布了全球各地。“英语族”这一概念已经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在Kachru的三个同心圈理论的基础上
自系统功能语法提出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将其运用在语篇分析和翻译领域,其中韩礼德本人率先使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了威廉.戈尔丁的《继承者》,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颇具影响力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认知风格、第二语言习得、儿童语言发展相关理论的综述以及对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实证研究,探讨认知风格与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