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认知风格、第二语言习得、儿童语言发展相关理论的综述以及对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实证研究,探讨认知风格与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不同认知风格的特点、发展及其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针对当前学术界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的争论,本文详细阐述了学龄前儿童的母语发展过程。同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初步探索了认知风格对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问题一直是幼教界关注的热点,迄今尚未达成共识。然而无论学术界对此争论如何激烈,要求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的家长却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业余培训班依然在开设英语课。这样的现实状况要求正视并给予真正的关注,同时跟进实质性研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也加快了加入多元文化的国际社会的步伐,而英语作为全球性沟通的共同语言则备受重视。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除了母语以外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可能成为人们学习的第二语言。因此,本文对学龄前儿童英语学习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中国儿童早期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本文研究以认知风格为切入点,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如年龄因素、关键期假设等)以及我国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探讨我国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
本研究以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采用综述、案例分析(定量、定性)的方法,并借助于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本研究试图通过将研究对象的认知风格、性别及各项英语测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检验的方式,初步探讨认知风格与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本研究共有23个被试对象参加,年龄范围为4.11-5.9岁,其中男童12人,女童11人。根据分析所得的各项数据,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学龄前儿童的认知风格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学龄前儿童的认知风格与第二语言测试成绩没有明显相关性;认知风格会影响学龄前儿童在第二语言课堂上的表现;在第二语言测试成绩上,场独立倾向的儿童有优于场依存倾向的儿童的趋势;女童的第二语言测试成绩优于男童。这些结论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不同认知风格儿童的情绪,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并影响幼儿认知方式及情绪的良性化发展,为其今后的第二语言学习以及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本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选题新颖,视角独特,将心理学中的认知风格与学龄前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相结合,并以科学客观的态度综述和分析了认知风格、第二语言习得以及儿童语言发展的相关理论背景;其次,本文对通过心理学测验、问卷、语言测验等搜集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显示了本研究高度的内部信度和构想效度;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幼儿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参考性意见;同时,本文还为幼儿第二语言教材编写提出了具体的参考意见。文中所涉及的观点和论题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意义。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尚待完善的地方,如:所取样本数量较小,涉及面不够宽泛;没有深入研究认知风格与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音学习、词汇学习、句法学习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没有展开研究学龄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中其它相关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