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其发展几乎遍布了全球各地。“英语族”这一概念已经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在Kachru的三个同心圈理论的基础上,不同国家的众多学者们开始研究本国英语变体,其中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已经或得认可。基于他们的努力,英语世界化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其他英语变体研究的理论基础。
英语具备适应不同的文化和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的能力,因此在英语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本土化。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1982年,葛传椝教授首次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其作为世界英语变体的一种,是国内、国际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少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到中国不仅仅是在被动的接受英语,而且也在影响着它的发展和变化。迄今为止,中国英语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
1)对很多学者和教师来说,尽管中国英语已经不算是一个新概念,但迄今为止,中国英语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从而不利于发挥中国英语的社会上的功能。
2)作为世界英语家族的成员之一,中国英语的研究应当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而目前的研究都是本土化研究,缺乏与世界其他英语变体的联系。中国英语研究是对英语世界化理论有力补充。
3)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仍然是两个模糊的概念。有学者认为两者是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对此笔者将给出自己的观点。
4)中国英语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一方面,教师对中国英语的态度需要改变,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关注带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
面对以上的不足,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做以下工作:
1)笔者将以英语世界化理论为基础,以全球化为背景研究中国英语,以期促使中国英语尽快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并更好的指导中国英语教育。
2)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的概念。不能单纯的说其有本质区别与否。
3)教师应该树立对中国英语的正确态度。不管是英国英语还是美国英语都不再被看作标准英语,而只是英语变体。因此中国英语教师对此应该持宽容的态度,而不应将其看作畸形英语而一概否定,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应该加以发扬光大。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不仅仅是要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更重要的是母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