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然沉积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超固结性,超固结土与正常固结土相比具有较低的孔隙率,较高的强度,表现出剪胀和软化特性。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超固结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在统一硬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固结土与正常固结土的统一硬化模型;通过考虑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的影响,将其推广为初始应力各向异性超固结土模型;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变换应力方法,推导出了初始应力各向异性超固结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统一表达式。超固结土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9001):土的应力诱导各向异性及移动硬化模型,项目负责人: 罗汀,2005.1-200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2010):结构性土的实用临界状态模型,项目负责人:姚仰平,2007.1-2009.12;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K12B1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挖湖堆山工程的重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沉积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超固结性,超固结土与正常固结土相比具有较低的孔隙率,较高的强度,表现出剪胀和软化特性。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超固结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在统一硬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固结土与正常固结土的统一硬化模型;通过考虑初始应力各向异性的影响,将其推广为初始应力各向异性超固结土模型;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变换应力方法,推导出了初始应力各向异性超固结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统一表达式。超固结土模型:本文提出的超固结土模型是以修正剑桥模型为理论基础,并在下加载面思想框架下建立起来的仅比剑桥模型增加了一个参数Mh(Hvorslev面斜率)的简单、实用的弹塑性模型,对于正常固结土,该模型可退化为经典的修正剑桥模型。模型采用参考屈服面和当前屈服面来反映超固结土在整个应力变化过程中超固结程度会逐渐减弱的趋势。根据参考屈服面和当前屈服面函数推导出了超固结参数R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与超固结参数R、应力状态和Hvorslev面斜率有关的潜在强度Mf公式。通过将特征应力比M和潜在强度Mf引入到超固结土模型的统一硬化参数中,来描述土体的剪缩、剪胀、硬化、软化和应力路径依赖性等特性。以平均主应力p=const的路径为例分析了当前屈服面、参考屈服面、Hvorslev面和潜在强度Mf在不同应力状态阶段的演化规律,揭示了模型能够描述土体的剪缩、剪胀、硬化、软化和应力路径依赖性的本质。采用基于SMP强度准则的变换应力方法对模型实现了三维化,使模型具有模拟三轴压缩、三轴拉伸以及真三轴条件下土体变形特性的功能。应用加卸载准则,模型能够描述复杂加载条件下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初始应力各向异性超固结土模型:与剑桥模型相比,初始应力各向异性超固结土模型仅增加了两个参数,即Hvorslev面斜率Mh和材料参数α,它们可通过常规三轴试验确定。通过将潜在强度Mf、特征应力比M和状态应力比ηk(新的参数)引入到超固结土模型的统一硬化参数中,来描述初始应力各向异性超固结土的剪缩、剪胀、硬化、软化和应力路径依赖性等特性。采用基于SMP强度准则的变换应力方法,模型可合理地应用于三维应力状态。初始应力各向异性超固结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公式:通过参考屈服面函数反推出了临界状态不排水条件,结合旋转角ω公式、临界状态不排水条件以及基于SMP的变换应力张量建立了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统一表达式。采用三轴压缩、三轴拉伸条件下的应力洛德角θ、旋转角ω分别推导出了三轴压缩、三轴拉伸条件下不排水抗剪强度。根据塑性理论和临界状态理论,得出平面应变条件下应力洛德角θ、旋转角ω的表达式,进而得出平面应变条件下不排水抗剪强度公式。超固结土模型已被收录到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土力学》(谢定义、姚仰平和党发宁编著)教材中。
其他文献
土的固结变形主要包括有效应力改变引起的变形及时间引起的变形。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下,随时间继续发展的变形为蠕变。蠕变现象广泛存在于岩土工程中。通常情况下,蠕变指的是压缩蠕变,比如高填方工程中填方区域的工后沉降变形。然而,对于大体积深开挖的挖方区,卸荷后土的膨胀变形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而是会随着时间继续发展。为区分其它因素引起的膨胀变形,本文将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下,随时间产生的膨胀变形称为负蠕变。
机场建设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而山区机场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使得机场高填方的稳定与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填方压实施工管理成为机场建设的生命线工程。如何对机场高填方进行压实质量监控,构建高效的施工管理和信息共享模式以及提高碾压施工的效率,都是机场高填方压实施工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机场高填方压实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开发了基于云辐射的压实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通过
岩土普遍具有各向异性。作为土的一种重要特性,各向异性不仅表现在,沿不同方向加载时,土的强度、变形等基本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还会使土的应力应变响应出现特殊的现象,例如非共轴效应、应力主轴旋转效应等。在实际工程中,若忽略各向异性的影响,设计将偏于不安全,或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研究土的各向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从土的细观组构这一引起各向异性的根源出发,提出了一种描述各向异性的新方法,
土是岩土工程中最基本的材料,其变形和破坏往往会引起许多岩土工程问题,因此研究土的应力应变特性非常重要,这也是土的本构模型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的主要原因。自然界中土的种类繁多,大体可以分为粘土和粒状土。由于这两类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差别较大,故相应的本构模型不同。然而,实际工程中土层往往不是单一均匀土层,常具有粘土层和粒状土层交替分布的分布特征,因此为了便于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建立粘土和粒状土统一的本构
由姚仰平教授等提出的统一硬化模型(UH模型)能够合理考虑土的复杂应力路径和应力历史对土体变形和强度的影响,它不仅能够描述正常固结土的特性,而且能够描述超固结土的硬化、软化、剪缩和剪胀等应力应变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岩土工程问题时,核心就是岩土本构模型,而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中广泛应用的Cam-clay模型等弹塑性模型虽然能够很好反映正常固结土和弱超固结土特性,但是却不能很好地描述超固结土特性,所以应
土的应力应变表现出时间相关性,这种特性被称作土的流变性(rheology)或粘滞性(viscosity)。在工程中,土的流变会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边坡的长期强度降低等诸多工程问题。如果在岩土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忽略或低估土的流变,会给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留下隐患。因此,土的流变研究一直是土力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沿海、河岸、湖泊周边等软粘土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机场、
由于土体在天然沉积过程中受到重力的影响,土颗粒长轴倾向于沿水平沉积面呈优势排列,使得土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即各向异性。只有深入理解各向异性对土体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揭示各向异性土的破坏和变形机理,建立合理描述土体各向异性的本构模型,才能为边坡失稳、地基变形、地面沉降等土工问题分析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本论文从土的各向异性研究方法对比、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原状土试验和各向异性土的试
土的小应变特性,是指土在小应变范围内(应变值为0.0001%-0.1%)表现出的应力应变特性。在实际工程中,如不考虑土的小应变特性将会严重影响本构模型对某些工程问题的预测和评估,例如: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隧道或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因此,研究土在小变形范围内表现出的应力应变特性,以及建立能够考虑小应变特性的本构模型是岩土工程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的课题。本文基于统一硬化超固结土本构模型(Un
掩埋核废料的填土等基本处于非饱和、超压密(超固结)、三维受力和变温状态,因此,建立能够统一描述上述复杂条件下土的基本力学特性的模型变得尤为重要。在巴塞罗那模型和超固结饱和土UH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温度和吸力共同影响的三维超固结土的实用临界状态本构模型,即考虑温度影响的非饱和土UH模型。主要工作体现在四个方面:超固结非饱和土的试验研究、超固结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考虑温度影响的超固结非饱和土本
本文主要研究了Furuta型算子不等式理论与含亚正规算子的一些算子类的性质.含亚正规算子的算子类主要指p-亚正规算子(hyponormal operator),wF(p,r,q)算子类,A(n)算子类,n-仿正规算子(paranormal operator)等.它们都是亚正规算子的进一步发展.第一章为引言和预备知识,主要介绍Furuta型不等式的起源,一些基本算子类的定义、性质及本文需要的一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