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术对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及免疫学影响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incision for radical resection colorectal cancer,LACR),全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肛门)标本取出术(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removal through natural cavity specimens,NOSES)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体内微环境氧化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三病区住院的结直肠癌确诊病患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NOSE术)22例和对照组(LACR术)26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予以全腹腔镜经肛门取出标本手术,对两组手术患者病理分期、围手术期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免疫学相关指标分析评估。氧化应激及免疫学指标均通过检测患者术前一天(D1)、术后第二天(D2)及术后第七天(D3)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补体系统(C3、C4)结果评估。结果:两组手术患者性别、年龄、病理T分期、BMI、手术时长,估计术中总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D2时SOD、CD3、CD4、CD4/CD8、Ig M、Ig G、C3均明显低于D1时,D3时两组CD4/CD8、Ig M、Ig G、C3、SOD均较D2有所上升(P<0.05),仅对照组D3时CD3、CD4高于D2(P<0.05),两组患者D2时MDA均高于D1(P<0.05),D3时均下降,对照组在D3时MDA低于D2(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D1时患者血清MDA、SOD、CD3、CD4、CD8、CD4/CD8、Ig A、Ig M、Ig G、C3、C4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时观察组CD3、CD4、CD4/CD8、Ig M、Ig G、Ig A、SOD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MDA值低于对照组(P<0.05);D3时观察组CD3、CD4、C3、C4、Ig M、Ig A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8、Ig G、SOD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A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肛门)取出手术标本较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和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降低可能引起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激肽释放酶7(KLK7)对卵巢癌发生发展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34例卵巢癌组织和50例正常卵巢组织,使用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组织中KLK7的mRNA及HK7(由KLK7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情况;q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LK7基因在人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和卵巢癌细胞A2780,OVCAR-3,SKOV-3表达情况;后采用瞬时
目的:探究MRI放射组学图像特征提取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1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两年内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共计105例(淋巴结转移和非淋巴结转移分别为73例、32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盆腔增强MRI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且图像清晰结构可辨认,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其中训练集70例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及生化检查等进行分析,探讨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发生肿瘤性肠梗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工作中预防肠梗阻的发生及鉴别良恶性肠梗阻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收集2015年0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的病人资料。共统计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1905例,术后发生肠梗阻的病人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POCs)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为腺癌;(2)肿瘤侵犯
目的:1.检测胰腺癌中KRT17的表达意义;2.检测了KRT17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生物学作用;3.揭示KRT17促细胞增殖中的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18例胰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及癌旁样本,应用qPCR方法检测KRT17的表达;通过分析胰腺癌数据集(来自TCGA数据库),进而分析KRT17的表达;下载胰腺癌临床信息(来自TCGA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KRT17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
目的:探讨LncRNA PTPRD-AS1在卵巢癌中差异表达及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1.1通过在线数据库了解目的基因LncRNA PTPRD-AS1,寻找LncRNA PTPRD-AS1的上游调控基因。1.2从癌TCGA和GTEX数据库分别下载了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的e RNA-seq表达谱,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将数据集进行整合,选择出目的基因并且分析其
目的:本研究是从幽门区域淋巴结(幽门上、下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来探讨全胃手术的必要性,并分析其幽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比分析经腹入路的全胃切除术和经腹入路近端胃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