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关系,判断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对胃癌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入我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组织标本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14例胃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显微镜观察LETM1在两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由病理科医生根据染色情况进行评分,比较LETM1在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并根据评分标准将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及低表达两组。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临床生存预后信息,应用SPSS 16.0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分析LETM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LETM1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胃癌组织染色呈棕褐色颗粒阳性表达,而在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明显较低或无表达。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ET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5%(68/114)、15.78%(14/114),两者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分组对胃癌组织中LETM1表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LETM1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30)、浸润程度(P=0.003)及淋巴结转移(P=0.033)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与病理类型为高、中分化,临床分期为I~II期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的胃癌组织相比,病理类型为低分化,临床TNM分期为III~IV期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的LETM1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3)预后结果分析显示,LETM1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2=6.097,P<0.05)。亚组生存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超过5cm或淋巴结转移阳性或临床分期为III-IV期的胃癌患者,LETM1表达水平不同,其3年总体生存率也明显不同(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胃癌患者预后与LETM1蛋白表达水平、临床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是否大于5cm密切相关(P<0.05);性别、年龄对胃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LETM1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ETM1表达高、临床分期晚、分化程度差、淋巴结转移阳性均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1)胃癌组织中LET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相关;病理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的LET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病理分化程度高、临床分期早、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LETM1的表达水平、临床TNM分期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均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LETM1表达水平较高,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阳性均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3)LETM1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判断胃癌临床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