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卵菌是类真菌微生物,具有与丝状真菌相似的形态特征,可引起腐霉病、疫霉病、霜霉病和白锈病等多种破坏性的植物疾病,但在进化关系上与异型、双鞭毛的金褐藻相近。随着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大量卵菌基因组被测序完成,为我们研究卵菌系统进化和致病因子分析提供了机会。但专性生物营养型和半生物营养型病原体的分子基础或进化的研究还不完善。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同源性分析方法对National Center for 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菌是类真菌微生物,具有与丝状真菌相似的形态特征,可引起腐霉病、疫霉病、霜霉病和白锈病等多种破坏性的植物疾病,但在进化关系上与异型、双鞭毛的金褐藻相近。随着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大量卵菌基因组被测序完成,为我们研究卵菌系统进化和致病因子分析提供了机会。但专性生物营养型和半生物营养型病原体的分子基础或进化的研究还不完善。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同源性分析方法对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Ensembl Protists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中的植物卵菌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组结构、同源性和差异基因富集通路进行系统研究。以此为基础,对差异基因富集的抗坏血酸新陈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主要通路以及相关的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家族以及免疫相关因子的蛋白CYP(Cyclophilin)蛋白家族和Nudix蛋白家族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通路中霜霉菌和疫霉菌差异蛋白的筛选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卵菌相关致病基因的筛选,蛋白结构、进化来源及不同生命阶段转录组表达差异。由此探讨植物卵菌由腐生到专性生物营养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机制对植物侵染过程的影响,并筛选可能存在的致病基因,为抗卵菌植物资源的评价及筛选提供分子基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9种植物卵菌的全基因组大小、基因组结构、同源性和差异基因富集等具有明显的差异。霜霉菌在进化历程中有两个独立的起源,在较长的进化中丢失很多重要基因。疫霉菌很多基因家族出现了大量重复基因的扩展,这些扩展的基因很有可能是与卵菌致病相关的候选效应子。2.在8个富集通路中筛选到15个在霜霉菌中缺失的蛋白,其中,醛糖-1-差向异构酶、葡萄糖酸内酯酶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可能起源于真菌,这些蛋白可能参与植物毒素的解毒或直接作为致病因子作用于植物,可作为候选致病相关蛋白。3.从植物卵菌中鉴定出1 791个卵菌ABC转运蛋白,且植物卵菌的ABC转运蛋白家族系统起源较丰富。在植物卵菌不同发育阶段,ABC转运蛋白表达量具有特异性,大多数ABC转运蛋白主要转运底物参与生物营养阶段和半生物营养阶段。其中ABCAⅢ,全长ABCBⅣ,半尺寸ABCBⅡ,ABCD及ABCG可作为候选致病相关蛋白。4.从22株植物卵菌中鉴定出16个正交组的CYP蛋白,其中6个含有二联体蛋白,且CYP-FBKP二联体只存在于Stramenopiles和Alveolates中;不同CYP蛋白结构域影响其系统发育;在整个感染的不同阶段,Phytophthora infestans和Plasmopara halstedii的每个CYP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量,其CYP基因在感染过程中的差异表达与CYP具有多种功能一致,并不仅仅局限于致病性。同时oomc CYP06,oomc CYP07,oomc CYP09,oomc CYP12和oomc CYP14可作为候选致病相关蛋白。5.在22株植物卵菌中鉴定出16个正交组的Nudix水解酶蛋白,其中10个含有二联体蛋白。大多数植物卵菌的Nudix蛋白与真菌的Nudix蛋白关系相近,并在进化中形成多个旁系同源物,具有不同的功能。Phytophthora sojae和Plasmopara halstedii的Nudix基因表达图谱证明了Nudix蛋白在宿主感染期间的潜在作用。同时oomc NUD00,oomc NUD01,oomc NUD05,oomc NUD07和oomc NUD09可作为候选致病相关蛋白。综上所述,我们总共筛选了18组卵菌中候选致病相关的蛋白,可作为后期功能验证的候选基因库。
其他文献
本论文首先通过动物试验,在生长中期草鱼蛋白需要量28%的日粮基础上降低2%蛋白后添加不同水平的酶解大豆蛋白,考察其对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其次,通过动物试验,研究了酶解大豆蛋白对生长中期草鱼肌肉抗氧化酶活和基因表达、Nrf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试验,研究了酶解大豆蛋白效应物对草鱼肌管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索了酶解大豆蛋白对生长中期草鱼肌肉抗氧化
轮烷树状分子作为一类新型的高阶机械互锁分子,是将一个或多个轮烷基元引入到树状分子骨架中而形成的超分子拓扑结构。它兼具了树状分子的星型超支化三维结构和轮烷分子独特的运动性质,可用于构筑新型的超分子智能响应材料和集成人工分子机器体系,因此受到超分子化学家和材料化学家广泛的关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人们成功构筑了结构多样化的轮烷树状分子,并在诸如纳米反应器、基因传递、智能响应材料和人工光捕获系统等领域表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2n=2x=14,DD)是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具有丰富的优异性状,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二级资源。人工合成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2n=6x=42,AABBDD)是转育节节麦D基因组优异基因到普通小
籽粒灌浆决定着水稻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但影响灌浆的关键因子仍未完全阐明。丙酮酸激酶(PK)是糖酵解途径的一个关键限速酶,其催化底物PEP和产物丙酮酸是细胞内物质合成与代谢的重要前体。研究表明植物中丙酮酸激酶基因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如调控种子发育和贮藏物质合成、叶片中糖的代谢和茎中同化物的转运等。因此,进一步探究水稻PK基因的功能对完善水稻籽粒灌浆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前期获得一份T-DNA插入的
小麦占全球总谷物产量的30%左右,是人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品质与产量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主粮作物中微量营养素含量低或生物有效性利用度差,导致营养缺乏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同时,现代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成为培育“优质-高产”并举型小麦新品种的主要障碍。因此,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优质-高产”育种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与关键。野生二粒小麦是栽培小麦的四倍体祖先种,具
稻瘟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降低水稻的产量,威胁粮食生产安全。micro RNA(miRNA)是一类碱基长度在20-24的小分子RNA,miRNA在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发现过量表达miR156fhl-3p的人工模拟诱捕靶标(MIM156-3p)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而没有产量损失。首先,我们发现miR156fhl-3p在感病材料LTH和抗病单基因系IRBLkm-
芥酸是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已有研究发现其能显著降低陆生动物的生产性能。然而芥酸对水产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还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生长试验考察芥酸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组织结构、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血清D-乳酸含量、肠道紧密连接、肠道粘附连接、肠道氧化损伤和肠道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并确定生长中期草鱼饲料中芥酸的控制剂量;第二,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芥酸对草鱼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稻瘟病是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针对稻瘟病抗性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 RNA及抗病基因(R基因)在调控稻瘟病的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十分必要深入研究mi RNA和R基因在稻瘟病抗性中的作用机制。在前期的实验中,我们通过对水稻感病材料和抗病单基因系材料接种稻瘟菌,鉴定了一批响应稻瘟菌侵染,而且在抗感不同的水稻材料中有表达差异
光可以转换为荧光/磷光/光声信号和/或光热/光动力效果,因此其在生物成像、医学诊断、光疗法和诊疗一体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相比于常规的紫外光和可见光,近红外(NIR)光具有较低的光毒性、较低的组织吸收、较少的光子散射以及较深的组织穿透力,因此更适合生物应用。此外,纳米材料也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纳米材料具有制备简单、易于整合多种功能以及纳米级效应等优点。因此,结合近红外光和纳米材料的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是造成仔猪腹泻和死亡的重要潜在原因。松树皮来源广泛,且富含多酚活性成分,松树皮多酚(PBP)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强,能够缓解仔猪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肠道炎症的发生。本试验通过确定提取时间、料液比和酶的种类等主要工艺参数,建立了松树皮多酚的酶解提取工艺,通过LC-MS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PBP的多酚组分和含量。通过建立LPS诱导猪肠上皮细胞(IPEC-J2)氧化应激模型,测定PBP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