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乳脂率是牦牛乳的显著特征。乳腺组织中,乳脂合成所需脂肪酸既可从血液中直接摄取,也可由乳腺组织从头合成。为了了解牦牛乳腺组织中乳脂合成的主要途径、机制及其特点,采集静止期、发育期、泌乳旺期、泌乳后期的牦牛乳腺组织以及采集泌乳期的奶牛乳腺组织样品(以上样品各3头)作为泌乳期的对照。在形态学观测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乳腺不同发育阶段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脂肪酸移位酶(CD36)、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 alpha,ACCα)、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hydrogenase1,SCD1)等脂肪酸转运和合成相关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1.静止期的牦牛乳腺组织腺泡簇拥呈团状,大量的脂肪细胞及结缔组织存在于小叶间,到妊娠期乳腺开始发育直到泌乳旺期、泌乳后期。发育过程伴随着脂肪细胞以及结缔组织减少,腺泡从团状拉成网状。在泌乳过程中腺泡可能存在交替泌乳的模式。同时泌乳期奶牛乳腺组织与处于泌乳时期的牦牛乳腺组织并无差别。2.乳脂合成相关蛋白在牦牛乳腺组织中的定位几乎都广泛的在乳腺上皮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中存在,不同的是FASN虽然在牦牛的导管上皮细胞中可见,但在奶牛的导管上皮细胞中几乎不表达。3.乳脂合成相关蛋白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在不同时期牦牛乳腺组织中各有差异。LPL及CD36基因在泌乳后期极显著的高于泌乳旺期(P<0.01),且表达量随着乳腺的发育及泌乳的进行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FASN在静止期的乳腺组织中表达要极显著的高于其他时期(P<0.01),发育期、泌乳旺期、泌乳后期的表达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ACACA在静止期到发育期缓慢上升(P>0.05),泌乳旺期的表达要极显著的低于泌乳后期(P<0.01),SCD1在泌乳旺期的表达极显著高于发育期的乳腺组织,随着泌乳活动的进行在泌乳后期又要极显著的高于泌乳旺期。相关蛋白在mRNA的水平上泌乳奶牛都要显著或极显著的低于泌乳时期的牦牛。4.在蛋白水平上泌乳时期(旺期、后期)LPL的表达要极显著高于静止期、发育期(P<0.01)。CD36除了发育期的表达要极显著高于静止期外(P<0.01)其他与LPL相同。FASN与CD36的表达变化相同。ACCα随着乳腺发育的进行,一直处于一种极显著的升高(P<0.01),并在泌乳旺期达到顶点,随后出现极显著的下降(P<0.01)。SCD1在静止期、发育期的表达要显著低于泌乳旺期及后期的乳腺组织。在泌乳期奶牛的乳腺中除了SCD1的表达与泌乳期牦牛没有差异以外其他都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LPL、CD36、SCD1基因有静止期到发育期再到泌乳阶段存在上升的趋势,FASN基因在静止期时表达最高,随后会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ACACA的表达规律性不强,蛋白表达中LPL、CD36、FASN、ACCα及SCD1在由静止期到发育期再到泌乳旺期存在上升的趋势,表明这些蛋白在乳脂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脂肪酸来源中乳腺自身合成的能力占更加重要的地位。泌乳期奶牛乳腺组织的差异也主要来自于从头合成方面。另一方面,牦牛与奶牛导管系统中FASN的表达差异也可能是牦牛乳脂率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