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辊研磨剥离的微纳米石墨片及其在低碳MgO-C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现有的商业化含碳耐火材料的高碳含量(10-20 wt.%)导致了产品的抗氧化性差、机械强度低、高热损失、浪费碳资源、对钢水增碳破坏钢组织影响钢品质等系列严重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断适应现代化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对高品质钢的高要求,就必须先解决超低碳洁净钢炉外冶炼工艺要求严格控制耐火材料中的碳含量的问题。所以,使高碳耐火材料满足高品质IF洁净钢的炉外炼钢对高炉内衬材料的要求,开发研究新一代低碳、超低碳(<5 wt.%,理想<3 wt.%)含碳耐火材料就显得极为迫切。本论文工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耐火材料结合剂酚醛树脂作为研磨介质并通过三辊差速研磨机对鳞片石墨进行连续的剥离制备获得减薄的微纳米石墨薄片和酚醛树脂基微纳米石墨片的混合物来开发制备低碳MgO-C耐火材料。按覆盖氧化物的有效表面积来计算,在同等含量下,微纳米石墨薄片可以等效于几十、成百至上千片鳞片石墨的作用,所以可以在大幅减少碳含量的同时有等效高碳量时对含碳耐火材料的性能增益,同时还能消除掉高碳量对产品的缺点的效果。以MgO-C耐火材料的结合剂酚醛树脂(PF)作为研磨介质,鳞片石墨(FG)作为剥离的碳原料,通过三辊研磨机(TRM)差速以及辊轴相对反向旋转运行时产生的高剪切力和PF高黏性并对FG有浸润的作用,克服石墨层状结构C-C键的范德华分子作用力实现对FG的揭开减薄制备得到微纳米石墨薄片(GNPs)。通过控制FG/PF混合物中FG的含量(1、3、5、8、10、12和15 wt.%)以及FG/PF混合物的剥离减薄次数(1、2、4、6、8、10、12和16),采用XRD、SEM、TEM、激光粒度分析等表征手段并对FG剥离前后尺寸和厚度大小变化的比较分析,研究了FG含量和剥离次数对剥离制备GNPs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随FG含量的减少,剥离产物的剥离效果越;随剥离次数的增加,剥离产物的尺寸和厚度大小不断减小,剥离16次后成功制备得到横向大小约10μm,厚度30-50nm的GNPs。以剥离16次产物GNPs/PF混合物为原料,对GNPs/PF在180°C下进行固化后,在1000°C下进行热解碳化处理。采用XRD,SEM等表征手段,以纯PF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碳含量的GNPs/PF混合物的物相组成,GNPs在高温情况下的存在形式以及GNPs在GNPs/PF混合物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GNPs经1000°C高温处理后依旧保持原有的形貌且均匀分散于GNPs/PF混合物中,树脂基底经热解后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微孔并转化成了无定形玻璃碳(GC);GNPs与热解的PF相互镶嵌存在形成GNPs/GC纳米碳结构。在上述基础上,在GNPs/PF混合物中加入1 wt.%Ni(NO3)2·6H2O作为催化剂,在1000°C通入Ar气氛下进行热解催化PF制备得到原位生长的直径20-40 nm的碳纳米管(CNTs),最终得到GC/CNTs/GNPs复合的多维纳米碳结构。采用XRD、SEM、TEM、EDS、TG-DTA等表征手段,观察分析产物断面的物相、形貌结构和热重残炭情况,结果表明PF热解产生的含碳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CNTs,通过V-S和尖端生长机制在PF基底上原位生长得到CNTs;CNTs的原位生长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热重残炭率。以不同粒度的电熔氧化镁(MgO)为耐火骨料,金属Al粉、Si粉为添加剂,GNPs和GNPs/PF混合物为碳源,PF作为结合剂制备得到低碳MgO-C耐火材料。以只加入FG的耐火材料作为对照组,使用GNPs或GNPs/PF混合物部分或全部替代FG。通过阿基米德排水法、三点弯曲测试法、静态坩埚法按国标进行测试并结合SEM、Mapping元素分析、EDS线扫描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纳米碳源对MgO-C耐火材料的显气孔率(AP)、体积密度(BD)、常温耐压强度(CCS)、高温抗折强度(HMOR)、抗氧化性能和抗渣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的加入能在降低碳含量的同时有效提高MgO-C耐火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渣侵蚀性能,特别是同时加入GNPs和GNPs/PF混合物对MgO-C耐火材料的综合耐火性能增益最佳,常温和高温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96.4%(48.4 MPa)和15.4%(2.1 MPa),试样的抗氧化性能和抗渣侵蚀性能在碳含量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也得到显著提升。
其他文献
学位
优良的菌种是发酵法生产L-亮氨酸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其是否具备工业化价值及发酵成败的关键。本研究根据L-亮氨酸生物合成特点,在选育获得L-亮氨酸的产生菌谷氨酸棒杆菌ML04(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ML04)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原生质体诱变选育及系统代谢工程育种相结合的方式对L-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系统、分泌系统进行研究,选育获得一株高产L-亮氨酸的工程菌株,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基于全球化思想、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中华天下观,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致力于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南亚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前者这样一个地区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本文基于地区与世界、地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关系,从理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突然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涉及多种细胞、分子网络的级联反应。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通常会导致原发性脑损伤的恶化,并与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周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周围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然而,仍然没有有效的用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方法。白细胞介素33(IL-33),是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的新成员,IL-33在多种组织和细胞,包括脑中有表达,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进
学位
学位
SrTiO3作为一种典型的钙钛矿型(ABO3)半导体材料,具有催化效率高、抗光腐蚀性能优良、化学结构稳定、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产氢光催化剂。然而光催化过程中,由于光生电子-空穴快速复合,SrTiO3的光催化效率受到限制。SrTiO3晶体结构稳定,氧的结合能比较高,氧空位极难生成。目前SrTiO3得到氧空位的条件十分苛刻,需要在还原气氛或高真空下高温(一般需要800℃以上)煅烧,
ROV外接工具是辅助ROV完成水下一系列复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切割、探测、旋拧、浇注四大类,在海洋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现有各类型水下旋拧类工具系统的结构、工作特点以及反馈方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针对现有的水下扭矩工具还需依靠进口,反馈方式单一,跨等级扭矩输出时需要回收更换输出接口的现象。本文以应用最为广泛的Class1-4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高适应液力扭矩工具系统”的方案,以
学位
本文针对铸造高温合金焊接过程中焊接性差的问题,选用K418高温合金为研究材料,GH4169为填充材料,研究电子束进行焊接K418高温合金焊接裂纹形成机理。通过改变工艺参数、使用填丝窄间隙对接、沉积GH4169后再对接三种方案对K418合金焊接裂纹进行调控,并观察接头显微组织、试验接头力学性能。试验发现K418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裂纹敏感性较高,焊接过程中在焊缝位置存在结晶裂纹,在热影响区存在液化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