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管在催化及摩擦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纳米级的管状结构,以及尺寸小、机械强度高、比表面大、电导率高、界面效应强等特点,被认为在包括纳米电子器件、储能、催化和复合材料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该文以气相沉积催化裂解乙炔法,实现了纳米碳管的批量制备,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和预处理,用X射线衍射、Raman光谱、TEM、HRTEM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得到的纳米碳管用于负载型催化剂和化学镀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通过纳米碳管负载型催化剂在叶绿素加氢反应和硝基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几种常规载体材料相比,纳米碳管负载型催化剂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纳米碳管在催化作用中起到分散金属颗粒的作用,可能与负载金属有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同时与氢分子也可能有较强的吸附和相互作用,从而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非晶态合金材料也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的一项巨大成就.该文采用化学沉积法将非晶态合金材料负载于纳米碳管上,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对非晶态合金作为实用催化材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纳米碳管表面化学镀镍,得到了新一类的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Ni-P-CNTs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为0.06,具有自润滑性能,相同条件下其磨损量为Ni-P化学复合镀层的1/6.碳管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超强的力学性能,在镀层中对基体有增强作用,减弱了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剥落.以纳米碳管作为复合镀层的强化相,突破了传统强化相材料,使其具有更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其他文献
配位聚合物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及独特的物理性能而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磁性材料、催化、电化学、分子识别、离子交换、气体储存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吡嗪羧酸类配体因其配位能力强以及配位模式的多样性,因而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吡嗪-2,3,5,6-四羧酸是一类含有N、O多齿功能的氮杂环配体,能与不同的金属以不同的配位方式进行配位,有利于形成结构新颖的配合物。本论文选用吡嗪-2,3,5,6-四羧酸作
目前,低锑或无锑合金正极板栅表面生长的高阻抗层仍然是影响密封免维护铅蓄电池深充深放能力和电池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种高阻抗层的形成现象与铅合金阳极氧化物膜的生长机
该论文使用Co-γ射线辐射技术,在常温常压下分别于水体系、乙醇体系、乙二胺体系、微乳液和乳液体系中,成功地制备了纳米金属、硫化物、硒化物、氧化物以及金属/聚合物、半导
论文由羧酸配合物的研究概述和另外四个部分研究工作组成.该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综述部分简要地概述了羧酸根不同的配位方式及结构变化的多样性;对羧酸配合物的结构和性
酶电极是构建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单元,可应用于人造器官、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工程等多种领域。目前,酶电极的研究面临着稳定性不高、生物相容性不够等挑战,而选择合
本论文用简单的气相水热合成法,以泡沫镍为基底,制备了硫化钴/钴碱式盐分级纳米结构,碱式碳酸钴纳米线阵列,NiCo2S4三维网状结构电极材料,通过SEM、TEM、XRD、XPS等技术手段对电极
该文首先选用了二硫代苯甲酸-1-乙酯基-正丙基(EPDTB)作为引发剂,室温下紫外光引发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共聚反应,得到了具有可控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窄的交替共聚物,是可控的“活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不均衡问题,通过对节点生命期建模,得出节点生命期受节点剩余能量和通信距离的影响,进而将两端节点生命期作为构建拓扑时边权重的影响因子,通过边
该文用双环戊二烯与烯丙基氯进行Diels-Alder反应,合成5-氯甲基-2-降冰片烯(NBCHCl),通过核磁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对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最佳反应条
张奎方山东成武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1988年毕业于菏泽学院美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擅长国画花鸟画、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