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TV沃伦·巴菲特与商学院学生座谈》模拟口译实践报告 ——英汉交传中长句的口译策略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NDTV沃伦·巴菲特与商学院学生座谈》进行的模拟英汉口译实践报告。本次模拟口译实践采用交替传译方式进行,时长约为142分钟。此次访谈是关于沃伦·巴菲特对全球经济以及印度市场的理解。本文以长句口译为研究对象,探讨长句口译的难点及应对策略。本文口译中的长句主要分为长简单句、长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这三大类型长句的口译难点会影响译者对源语的把握,进而会影响译者的译语产出。长句口译的研究尤其对于新手译者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因此处理好以上问题尤为重要。本报告从释意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处理长句口译的一般规律。释意理论认为口译过程需要译员认知、语言及非语言知识共同参与,以实现长句的口译。因此,在口译中运用不同的口译策略可以帮助译者更顺利地进行口译,同时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语境信息。译者在口译过程中针对长简单句口译、长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的口译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分译、释义和重组的策略,进而保证译语输出的质量。综上所述,译者对《NDTV沃伦·巴菲特与商学院学生座谈》中的长句进行研究。通过这些解决策略,译者提高了口译的效率以及译语的准确度。
其他文献
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代大儒,他的思想理论中所体现的经世致用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和精神财富。时至今日,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文化精神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由于王朝交替之下产生的社会矛盾,程朱理学开始日益走向教条,阳明心学走向“高之放诞而不经,卑之顽钝而无耻”的空谈学风,这些明心见性学说的出现使顾炎武产生了“以君子之心为学,以明道者也,以救世也”的经
学位
五龙金矿地处辽宁省丹东市西部,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的鸭绿江断裂带附近,是辽东矿集区唯一超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区域上中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具有代表性的岩体为早白垩世三股流岩体和中侏罗世五龙岩体,其中五龙岩体也是金矿体赋矿围岩。矿区内部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北西向和近南北走向的岩脉,其岩性包括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煌斑岩脉、辉绿岩脉等,前人研究成果表明闪长岩脉与金矿体具有一致的产出状态,而二者的就位时间也及其
学位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是20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荒原》于1922年出版,艾略特把其个人经历、哲学、诗学和文学批评思想有机地融入到了这部长诗之中,并运用复杂多变的意象建构起一个荒芜却充满生命力的“荒原世界”。《荒原》被公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目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但对诗中复杂意象、时空结构
学位
艾丽丝·沃克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中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涉及范围广,关注的社会问题多。她热爱黑人文化,并为非裔美国文学和弘扬非裔美国文化奠定了基础。沃克的代表作《紫色》自1982年出版后,不仅成为风靡全美的畅销书,还斩获三个大奖: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当前,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女性主义和叙事角度来解读《紫色》,但对空间理论视角下该小说中黑人女性所处的
学位
安东尼·多尔是美国知名的长短篇小说家。多尔的作品主题多元,包括战争、爱情、自然、科技,反映了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多尔的第二部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写于2014年,并于2015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受到国内外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二战这一背景下,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心理创伤。小说通过展现女主人公玛丽洛尔的创伤经历以及她为走出创伤所做的努力,呼吁公众审视战争所造成的后果,也表达
学位
继《骨》出版15年后,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Fae Myenne Ng)的第二部佳作《望岩》于2008年问世。该部小说延续了《骨》的旧金山唐人街题材,其剧情取材于作者父亲作为一个“纸生子”的亲身经历。《望岩》的立意与《骨》类似,伍慧明在文本中重现了于麦卡锡主义盛行之下的美国和当时饱受“坦白计划”的美国华人们的苦难生活。简言之,作者通过《望岩》讲述了一个“何而为人”的故事,也体现出主角杰克作为一个“纸
学位
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国家教育部启动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并出版了与之对应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教材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构成,并以“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学习形式涵盖学习内容。由于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师和高中学生在使用新
学位
本篇口译实践以课堂模拟口译的英汉交传为研究案例。口译实践的源语材料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约翰·G·布莱尔的英文授课课程。课程针对现代中西方家庭的家庭观、爱情观、婚姻观、子女教育进行对比分析。源语材料的时长为1小时,口译输出时长为1小时13分钟。本次英汉交传口译实践的信息传达中,译语信息存在偏离源语的现象。源语与译语的对比分析中,作者发现译语偏离源语现象并不是整句的语义偏离,而是以组块为单位的语义
学位
本实践报告基于《可凡倾听》对钟南山的独家采访,采访内容主要围绕疫情以及钟南山的学医经历,本模拟口译实践采用中英交替传译的方式进行。译员从衔接与连贯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本次模拟口译的衔接和连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源语的重复表达对译语的词汇衔接造成的问题;二、源语的冗余成分和缺少指称词对译语的语法衔接造成的问题;三、源语的逻辑混乱对译语的篇章连贯造成的问题。同时,译员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分别是对
学位
本报告基于俞敏洪《相信成长的力量》而进行的一场模拟交替传译练习。演讲时长为69分钟。演讲内容包括新书推荐,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对青年人成长的忠告,因此要求译员储备相关术语,背景以及交传技能。而且此模拟口译有助于译者提高的能力,应对脱离源语言外壳的难点。在模拟口译实践的过程中,译者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脱离源语言外壳的难点,即表意不明造成脱离源语言外壳的难点、句法结构差异造成脱离源语言外壳的难点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