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再生器两级串联旋风分离系统的非稳态流动数值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非稳态流动特性表现为流场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旋流在自转的同时,旋流中心以一定的频率和幅度旋转,被称为旋进涡核(Processing vortex core,PVC)现象。旋进涡核会引发流场的低频高幅度脉动,形成激振力作用在分离器的壳体上,诱发系统振动,诱发系统振动,引发机械故障。FCC再生器内多采用两级串联且多组并联的旋风系统,一、二级旋风分离器的PVC现象相互影响,有必要以一、二级串联的旋风系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非稳态流动分析。同时,第一级旋风分离器入口的催化剂颗粒浓度达到2kg/m3,固相颗粒对PVC现象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某炼厂FCC再生器内两级串联式旋风分离器内的非稳态流动现象,分析了入口速度、排气管直径和固相颗粒对旋风系统非稳态流动规律的影响,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间接测量了系统的壁面振动信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以入口速度为30m/s为例分析了一、二级旋风分离器内的分稳态流动规律,第一级旋风分离器内压力脉动以第一主频(31.6Hz)下的低频脉动为主,第二级旋风分离器内存在较强的2倍频(63.2Hz)和3倍频(97.8Hz)分量。随着轴向高度的降低,主频脉动幅度幅值不断降低,2倍频和3倍频分量幅值保持不变。同一级分离器内的旋流中心摆动具有统一的周期,不同高度之间存在相位差。第一级分离器内涡核摆动周期是第二级分离器内涡核摆动周期的两倍。(2)蜗壳式入口结构增加了流场的不对称性,使得流场脉动幅度和涡核摆动半径均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第一级旋风分离器的切向出口结构加剧了第一级分离器的顶部的流场非稳态特性,使该处Z=-100mm涡核摆动半径增加到142mm,切向速度脉动幅度增加到8.33m/s,压力脉动幅度增加到228.24Pa。(3)分析入口速度和排气管直径对流场非稳态特性的影响,入口速度Vin提高导致流场脉动频率平稳上升,脉动幅度增大,但涡核摆动半径基本保持不变;排气管直径De从0.4D增大到0.6D时,流场脉动的频率减小,压力脉动幅度和切向速度脉动幅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在De=0.55D时达到最大。(4)对系统进行气固两相非稳态数值研究,发现当入口固相颗粒浓度为2kg/m3时,固相颗粒会加剧流场在垂直方向的不稳定性,阻碍流场在水平方向的摆动,使压力脉动幅增大而切向速度脉动幅度降低;固相颗粒的加入时流场脉动频率略微降低。(5)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该炼厂工业现场再生器顶部与旋风系统焊接固定的部位,得到的壁面振动频率与模拟得到的流场脉动频率有相似的分布。
其他文献
螺旋埋弧焊管因其生产效率高,在长输油气管线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其内、外焊道成形不良,降低了钢管的防腐耐蚀性能,加上埋弧焊热输入量偏大,焊缝区和HAZ晶粒粗化导致接头性能软化。本文旨在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和焊接工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内焊道双丝串列螺旋埋弧焊接和外焊道三丝串列螺旋埋弧焊接热过程数值分析模型,对焊接温度场、熔池流动行为和焊缝形貌进行模拟分析,为改善焊缝成形和提高接头质量提供理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减少、世界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和油气藏开发技术的进步,致密油气藏的开发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热点。对于致密油气藏,水驱后期水窜、水淹严重,常规的注水开采,无法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根据渗吸作用设计开发方案对此类油藏进行开采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和认识致密储层渗吸机理。为了研究各种因素对致密储层岩石自发渗吸过程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VOF方法,在开
压裂作业是油气田增产的重要措施,但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压裂废水。废水中含有压裂液中携带的各种有机添加剂,处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化学需氧量(CODCr)很难达标排放。因此,必须结合压裂废水中有机物组成的性质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首先,对涪陵压裂废水进行水质分析,结果显示,其CODCr值为1904.5 mg/L,TOC值为345.4 mg/L,SS值为384 mg/L,粘度值为0.8760 m P
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聚合物驱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油率。但是在聚驱的后续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注聚压力升高、注聚速度下降等,这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传统的解堵方法常采用强氧化剂,其安全性低且效果较差,因此研究注聚井堵塞物的形成机理,寻找防堵塞的化学方法对聚驱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离堵塞物,发现它的主要成分为砂土、污油以及包括水在内的挥发物。对分离出来的原油和参比原油进行了四组分和相应的元素分析,
由于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长,页岩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页岩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主要的富集空间为页岩地层,由于其污染少,分布广,资源丰富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取代燃煤有力的替代者。中国面对快速的能源消耗和燃煤引起的严重环境问题,在页岩气勘探中表现出更大的压力,但这促进了能源配置从煤炭向天然气的转变。甲烷的吸附和驱替的精确表征在估算气体位置和预测井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页岩储层孔
致密油是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但是开采起来十分困难,因为致密油的储层具有特殊性,属于非均质性很强的低渗透储层,常规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为了提高致密油产量和致密油的采收率,需要深入研究致密油储层岩石中的流体流动机理,解释致密油储层中孔隙结构、流体物性等因素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认识宏观渗流规律,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对致密油储层中的流体流动进行了模拟,重点研究
纳米多孔介质材料中的流体流动在纳米科学、纳米地质科学、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等不同领域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油水两相在页岩数字岩心中的运移规律,本文定量表征了油—水—岩石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纳米多孔介质驱替模型,同时结合格子玻尔兹曼多相流模拟方法研究了纳米多孔介质中油水两相的传输过程。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油—水—岩石的相互作用,系统地研究了润湿性、压力等因素对不同种类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石油消耗量的大幅增加,中轻质原油的可利用量逐渐减少,稠油资源在石油资源中的比例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稠油极为粘稠,难以流动,在开采过程中采用了诸多工艺,这些工艺手段的使用,往往会改变稠油的组分组成或所处环境条件,导致稠油稳定性下降、沥青质聚沉风险加大,因此研究稠油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稠油稳定性问题,包括稠油稳定性的改善及表征两部分内容。改善稠油稳
在石油钻井中,水力减阻振荡器可以将钻柱与井壁的静摩擦转化为动摩擦,改善钻压传递效果并提高机械转速,应用越来越多。但是螺杆驱动水力减阻振荡器长度大、压降高、密封难度大、耐高温性能差,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钻井的需要。水力涡轮具有结构紧凑、耐高温、转速高的优点,但缺乏小直径产品,2016年国内才成功研发首套89mm涡轮钻具。论文尝试开发小尺寸水力涡轮,替代螺杆驱动马达,以克服目前水力减阻振荡器的不足。在研究
由于陆地和浅海地区油气量勘探开发已接近峰值,海上能源地震勘探显得越来越迫切。节点放缆系统作为海洋勘探重要手段之一,它既摆脱了电缆作业的时间束缚和噪声干扰,又能够在海底灵活部署,采集的数据质量更高。在放缆软件研制方面,我国亟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本文采用集中质量法对节点放缆系统进行建模,并仿真分析影响节点放缆系统运动的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时间域离散和空间域离散两个方面,采用集中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