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区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cxy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利用JTWC热带气旋观测资料和NOAA海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全球各大洋不同海区(大西洋、东太平洋、西太平洋、南印度洋、北印度洋)自1940年代以来(大西洋为1850年代以来)热带气旋频数、强度及其PDI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频数与SST和PDI与SST的相关,揭示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海区热带气旋呈现的不同变化趋势和周期特征,以及热带气旋频数和PDI对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   ⑴大西洋1851~2008年TC年频数呈现上升趋势,1990以后,增长趋势尤其显著,年际变化有55年左右的主振荡周期。TC的强度显著增强,达到4、5级飓风标准的TC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21世纪初增加更为显著。PDI整体呈现波动增长,20世纪后期增长幅度加大;TC年频数与活跃期(7~11月)大西洋赤道附近海域(15°S~25°N)以及大西洋东北部沿海。   ⑵东太平洋1945~2007年,年频数、强度及PDI年际变化明显,近40年4、5级飓风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TC年频数与东太平洋活跃期(7—11月)各月相关型类似,正相关区主要位于北太平洋中部的低纬度带状区域。   ⑶西太平洋,在20世纪TC年频数、PDI呈现波段上升,TC的强度显著增加。20世纪后30年,超强台风出现的频数明显增大。TC年频数与6~10月海温的正相关出现在北太平洋的中东部中低纬地区,负相关区域位于西太平洋的中纬度,30~40°N附近地区,这种相关分布型以7、8、10月最为明显。   ⑷南印度洋1945~2003年,TC年频数存在5~6年的主要周期。   ⑸北印度洋1945~2003年,TC年频数1977年后明显减少,在1995以前,以5年左右的周期振荡为主。近20年超强台风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形造就了高原边界层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其强大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中国东部、南部地区甚至全球天气和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而青藏高原对大气的作用是通过
涡旋运动作为流体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存在于大气、海洋、湖泊等各种流体之中。如大气中的温带气旋、极涡、西南低涡、梅雨锋系低涡、中小尺度对流性涡旋、台风、以
本文利用FMODEL模式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冰雪灾害的第三次过程(2008年1月26日00时~29日00时)进行了研究,诊断分析了冰雪灾害发生期间的大尺度流场形势、水汽输
本研究利用热带气旋(TC)灾害等资料,对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TC灾害和防台减灾工作的成效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在过去25年中,每年平均有6-7个TC登陆我国沿海省份及海南岛,登陆时
综合性学习是现代教学与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把听、说、读、写有机地融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探究性,重视学生对资料收集、筛选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方法,设计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一、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奠定综合性学习的良好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