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探讨幼儿语言学习在日常交际过程的内部规律和内在本质,目的是从共同注意和交际意图的角度去查明婴儿如何获取新词。来自儿童护理中心的十个年龄为12至30个月的孩子参加了这个实验,并根据年龄分布特点,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为了在以共同注意的视角检验幼儿学习新的命名时的表现,受试者接受了在两个条件下的两种测试:分别为共同注意存在的情况和共同注意缺失的情况。在每种情况下,受试者会听到测试人员事先设计好的词语命名。在共同注意存在时命名的情况下,测试人员看着幼儿注意的玩具并进行命名,另一方面,在共同注意缺失时命名的情况下,测试人员对不在幼儿注意力范围内的玩具进行命名。命名阶段结束后,受试者将被问一些理解性问题。其中一半幼儿被问思考性的问题(如:“贝拉在哪?”),另一半被要求问偏好性的问题(例如,“你喜欢的那个在哪儿?”),此举的目的是确保他们对理解性问题的回答不是只是出于个人偏好性的选择。受试者的综合反应显示,第一,无论是在共同注意存在或缺失的情况下,当幼儿听到命名时,他们确实会主动检测说话者的关注点,第二,幼儿在建立文字-对象之间连接的能力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阶段,因为年龄在12至21个月的被试者甚至在共同注意存在的情况下也无法确立稳固的文字-对象的连接,并且,只有年龄在21到30个月的被试者在共同注意缺失的情况下是成功地建立了词语和对象之间的连接。所以年龄从12到30个月的幼儿时期是变动的过程,在此期间,当在最小学习条件下学习新词汇时,幼儿建立新的文字与对象映射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好。尽管交际行为中的言语行为数量较小,但通过交际意图的数据与受试者理解结果的相关性的分析,我们得到这两个方面之间存在一般的线性关系,即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交际意图中言语行为的增加,他们的交际效果和词汇习得能力在不断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