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的符号化阐释与早期中国建筑“形-意”同构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建筑由于实例遗存匮乏,仅通过考古学和建筑学学科领域所能获得的早期建筑空间形式、构件形态等信息并不完整,也无法回答早期“建筑形式原型”产生的具体原因。中国古文字作为“活化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其象形的构字方式为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文字和建筑作为符号都能通过其形式表达意义,基于人类学家提出的“联系性宇宙观”与先民建构的“宇宙时空观念”,本文希望通过古建筑文字的符号化阐释对早期建筑空间、构件形式原型及演化进行推演性解读。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说文解字》及先秦文献所出现的建筑类文字进行统计摘取,在研究对象中列出古建筑文字从甲骨文到篆文的字形演变图表。在第二章中,阐述了先民“宇宙时空观念”从神话中抽象、构型为早期建筑形式原型的完整过程,并总结了几个基本建筑形式原型。第三章与第四章的内容从建立“建筑符号原型”研究的理论范式出发,借助神话学、古文字学等分析手段,结合先秦文献、图像、考古遗存等史料,阐释所整理出建筑空间、建筑构件相关古文字的“形—意”表达,以此在早期建筑遗存非常匮乏的情况下管窥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宇宙观”观念象征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可以在分析的过程中清晰地发现建筑与宇宙时空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建筑空间、构件相关文字的解读分析,可以发现早期建筑的形式与原始初民的构建的“宇宙时空模型”有重要的联系。可能它们都服从于早期人类对于时间与空间问题的基本思考与观念建构,一种本原的结构,而人类创造的诸多形式最终只是“一盒基本主题的不同变奏”。本文从神话学、古文字学以及建筑学本体视角出发,探究对建筑符号原型与象征进行理解的一种系统化和关联性的研究思路。通过反思符号学原型研究的历史范式,从整理中国古代“宇宙时空观”符号原型产生的观念本原出发,以甲骨文、金文出现的建筑类文字作为考察中国古代建筑空间与构件形态演化的一条线索,在早期建筑遗存非常匮乏的情况下重建建筑作为符号的“形与意”。
其他文献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行业不断探索发展,住宅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居民的生活节奏。《2019年中国二手房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二手房交易量占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的42%,表明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逐步迈进存量房市场,存量房的交易逐渐成为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区域二手房市场价格波动特征不仅能够剖析目前我国区域二手房市场的运行现状,也能为二手房市场政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三维点云模型的骨架作为三维数据的降维表达,已经广泛应用于形状理解、物体识别、电影、三维重建等领域之中。如何从三维点云数据中提取高质量点云骨架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然而,来源自真实世界的三维点云模型极具多样性,其中一部分更是具有复杂的分支结构。此外,由于技术以及设备的缺陷,提取得到的点云数据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数据缺失等问题。复杂的分支结构、多样的点云种类以及数据的缺陷使得三维点云的骨架提取
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基础保障。供水系统中,出厂水水质实时监控,安全性得以保证。而供水管网由于受到城市规模、地形地势、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现有条件下难以做到管网监测全时段全范围覆盖。为了快速监测到突发外源造成的供水管网污染事件,需要在现有条件下合理布置监测点,实现实时监测供水管网范围最大化和最优化(特殊用水性质单位,如医院、学校),响应时间最小化,从而提高城市供水系统监测突发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是发现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其分离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天然产物组成成分复杂,基质干扰严重,共存干扰物可能与其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其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需要利用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将目标分析物从复杂基质中富集、纯化、分离,使得目标分析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更为准确。本论文基于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技术,制备不同
混凝土电阻率是一个反映单位长度混凝土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的电学参数,可以侧面反映了混凝土微观结构,以用于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的表征。电阻率与渗透性紧密相关,而渗透性又和耐久性紧密相关,因此电阻率在混凝土耐久性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混凝土电阻率测定方法从原理上来说,可分为直流电测试和交流电测试。直流电测试相对简单,但会产生极化效应使测试结果产生误差。交流电测试相较于直流电测试更加准确,但是测试方式相对
随着电子成像设备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拥有了自己的数码相机,他们能很轻松的拍摄一张更高分辨率和质量的照片。然而,大部分人发现如何对拍摄出来的超高清(UHD)照片进行后处理使其更具艺术感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端到端图像增强的主要挑战包括学习感知增强的能力和处理超高清(如6K分辨率)图像的能力。为解决上述挑战,本文针对超高清图像增强任务,从人类视觉感知出发,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了一种端到端
微夹钳是微纳操作机器人的微操作手的末端执行器,一般只能实现运动范围在微米或纳米尺度一维的夹持运动。微操作手则由多个一维的直线运动导轨和圆周运动转台串联构成,实现分辨率在微米尺度的大行程多维运动。如果将微操作手看成人的躯干和手臂,则微夹钳可以看成人手。如果微夹钳能通过一个具有微米直至纳米尺度分辨率的六轴微操作手腕与微操作手相连,则可以极大地丰富微夹钳的功能。面向微纳操作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本文中提出并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一直是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某些特性来响应环境变化,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植被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造成植被生存空间破碎化与异质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扩散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关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多仍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功能性状角度解析城市植物群落对于城市化的响应机制,有利于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
抗生素的滥用已导致其在水体环境中的不断迁移与富集,甚至进入饮用水体系中,对人体以及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正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传统的生化、物理去除法消耗时间长,并且往往无法实现真正的脱毒与矿化。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项节能、高效、安全的水处理技术,对抗生素的去除具有应用前景。ZnFe2O4是一种环境友好、可见光响应优越、成本适中的尖晶石材料,研究人员曾不断改性ZnFe2O4材料以提升其光生电荷的分
由于驾驶员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最主要因素,而无人驾驶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因此,人机共驾控制是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必经的过渡阶段。而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四个车轮独立可控,其智能线控底盘又包含多个驾驶辅助系统,所以非常适合作为人机共驾控制的载体。因此,本文以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实现路径跟踪和稳定性控制时的人机共驾控制策略问题,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和博弈理论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