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充分。诗歌与隐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是隐喻的海洋,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歌构成的基本要素,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诗人常常使用隐喻避免诗歌的平淡和单调,诗人用隐喻使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图像化,即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含义,从而透过外在的表象深入到诗歌的内在结构,获得更深层的意义。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是“由此及彼”,其本意是将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莱考夫和约翰逊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标志着隐喻进入了认知时代,隐喻不再仅被看作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被看作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不断被运用到文学领域,特别是Freeman为首掀起的“认知诗学”(cognitive poetics),把新的认知策略运用于诗歌中,如把Lakoff与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与Turner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运用于诗歌隐喻的解读,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拓展了我们的思维。本文试图运用认知理论来分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隐喻。艾米莉·狄金森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的作品一经问世,便在学术界和评论界引起了轰动。不同领域的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对其诗歌进行分析,解读。本文选取三首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性诗歌,首先运用Lakoff与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对Emily Dickinson诗歌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Fauconnier与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依据来分析Emily Dickinson诗歌中的死亡隐喻。阐明了艾米丽·狄金森诗歌隐喻的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艾米莉·狄金森独具匠心的诗歌开辟了新的疆域。
其他文献
作为当代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及评论家之一,戴维·洛奇一直是一位密切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其精神世界的人道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那些在物欲纵流的社会里精
要说到最近最让电竞玩家兴奋的消息,既不是星际争霸2最新资料片国服即将上线,也不是腾讯的版本更新速度已经追上了世界的脚步,同样也不是的公测时间已经提上日程。在这么多如此重大的消息面前,难道还有比这些更让人兴奋的消息吗?当然有!正如多数电竞玩家所知,我国的电竞环境一直处在一个国家不管不顾,甚至是受到排挤的环境下艰难前行.那么,最近随着电子竞技国家队的成立,以及官方举办全国电子竞技大赛等消息的到来,官方
玛利亚·埃奇沃思(Maria Edgeworth,1767–1849)是一位以儿童故事和有关教育问题的著作而闻名的英国-爱尔兰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她被称为“爱尔兰的奥斯丁”。在国内关于埃奇
人们对于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隐喻便已经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西方的传统研究中,隐喻多被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从20世纪80年代至
在社会生活中,人类离不开交际,而交际活动主要通过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进行。非言语手段又称为副语言,多年来,中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副语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在他们的研究基
随着全球网民人数的快速增加,网络语言得到广泛使用。由此它受到国内外众多语言学者的关注,他们从词汇、语用、修辞和语体等角度,对网络语言的性质、特征、成因和规范等做了
学位
《日诞之地》是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纳瓦雷?斯科特?莫马迪的成名作,小说一经出版便得到了批评界的高度赞扬,曾于1969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小说奖。《日诞之地》开启了美国印第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