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原来要求的“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同时将“模型思想”作为新引入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所谓“模型思想”,除了体现在应用题中,常用方程、函数、不等式或几何图形模型之外,更应该体现在每一个数学探究活动中,甚至每一节数学课的数学思维方式之中。本文从数学概念课、数学原理课、解题教学课、复习课、综合实践课等5种课型展开研究,寻求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渗透模型思想。本文提供4个教学案例,分别是学习有理数的第一个运算法则的类比应用、第一次正式学习尺规作图课、第一次学习严格的推理证明课、2011版课程标准作为新增教学内容的综合实践课。选择这些案例的主要原因是初中学生刚接触这些课型,活动经验较少,往往是教师教学时比较难处理的课,不同于直接告知学生结果,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心理和认知上适应新课型,从而主动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积累活动经验,渗透模型思想,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如何将“模型思想”融入到每个数学探究活动或每种课型中。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以往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通过应用题或几何模型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深层次的模型思想的培养应该是持续而潜移默化的。本文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是如何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教学效果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由于很难像考具体知识点那样出一份试卷测量出老师和学生对渗透模型思想在教与学中收获的多少,所以对此研究难以定量得到前后的对比数据。尽管如此,笔者还是一直坚持参加各种研讨会,听评其他教师的课,并课前、课后进行交流研讨,以促进对本论文课题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