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在光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非线性效应的全光信息处理(如3R再生,光功率均衡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受限于载流子恢复时间,SOA的增益和相位恢复时间都很长,在现在越来越追求高速的光信息传输系统中,体现出处理速度的问题。出于减小载流子恢复时间的考虑,一种基于量子点结构的新型半导体光放大器(QD-SOA)便应运而生。本文在建立QD-SOA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基于QD-SOA-MZI结构和四波混频非线性效应的光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建立了QD-SOA数学模型,并分别采用分段模型、牛顿法和4阶龙格-库塔法来处理仿真模型。通过调节输入光和载流子浓度变化来研究QD-SOA的增益饱和特性与输入光功率、载流子浓度的关系。(2)推导出QD-SOA-MZI输出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的关系,通过合理设置工作点如初始相位值等,实现了基于QD-SOA-MZI的光硬限幅器和光功率均衡器,分析不同注入电流,载流子跃迁时间和脉冲宽度对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实现了基于QD-SOA-MZI的NRZ码到RZ码的码型转换器,并对其输入时钟信号的脉冲宽度和功率对输出信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通过合理的假设,简化了原始的QD-SOA四波混频数值模型。在数值仿真时,研究了输入探测光、泵浦光功率和频率失谐量对四波混频转换效率的影响。以泵浦光为采样信号,探测光为被采样信号实现了基于QD-SOA四波混频的光采样,研究了泵浦光功率、探测光功率和频率失谐量对采样信号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霍夫斯塔德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调查研究,得出了表现各国核心文化价值的4个层面:"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和"社会的男性化"。
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在现代雷达及电子对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雷达自动目标识别中更是不可或缺。目标电磁散射特征的获取除了较为费时费力的微波测量外,通过雷达目标
修改后刑诉法及刑事诉讼规则通过列举的方法规定了5种社会危险性的具体情形,显得更加具体明确,但这5种情形相对于错综复杂的案件现实而言仍显得较为抽象。实践中,在尚无具体
模数转换器(ADC)是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接口电路,在现代信号处理系统中被广泛使用。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由于其本身结构而具有高速高精度的优点,其功耗也较低,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F206DSP的40/32位浮点/整数乘法器设计。内容包括乘法的补码算法,乘法器的阵列选择,进位选择加法电路的实现以及该乘法器的CMOS逻辑电路设计,并在实现其硬件
本文对无源电力滤波器的参数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各种无源电力谐波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PCC点处和变电站中第三绕组补偿滤波的特点,在原有“供用电系统谐波滤
通过对比分析AP1000和CPR1000机型反应堆压力容器(简称RPV)的设计结构差异,结合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制造水平,提出AP1000 RPV制造关键点及难点的解决方案,并为第3
导师饶云江教授于2000年发明了用高频CO2激光脉冲在光纤单侧加热写入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方法。数年来,课题组对其制作方法、成栅过程、基本特性以及实际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
目前,片上系统是集成电路发展的热点。但是随着系统的发展,片上系统共享总线结构基于单一CPU的原始构思无法满足未来多CPU体系发展的需求。于是引入片上网络,其核心思想是将
作为数字基带处理系统中差错控制编码的热门技术之一,基于Viterbi算法译码的卷积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数字通信系统中,如:GSM(Group Special Mo-bile)、3GPP、DVB(Dig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