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产品质量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对外贸易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分工日益向垂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到国际专业化分工中来,国内外对于进口产品对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关于进口产品质量对企业创新的研究还较少,这就对对此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要求。本文在理论分析层面和实证分析层面探究了进口产品质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有助于丰富现有文献对于进口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的研究。通过对企业的进口产品质量和创新行为的更加深层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明确进口产品质量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也是判断中国进口政策调整是否合理、调整进口促进政策及企业调整发展策略必须明确的重要前提。另外,本文对进口来源国特征的分析也对重新审视中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利用现有的微观企业层面测算进口产品质量的方法,通过进口产品质量内生化模型,测算了2000年至2011年的进口产品质量,并以进口产品质量为切入点,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利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从整体和分样本两个层面探讨了进口产品质量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然后验证了其内在传导机制。
  研究发现:(1)中国进口产品质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产品类型来看,进口资本品质量高于进口中间品质量;从企业性质来看,总体而言,外商独资企业企业进口产品质量最高,领先于其他企业,其次是中外合作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而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进口产品质较低,但总体上相差不大;从贸易模式来看,一般贸易模式下的进口产品质量高于加工贸易及其他模式下的进口产品质量;从地区上来看,中国东部、东北部进口产品质量高于中部和西部;从进口来源国来看,中国进口额前十五的国家进口产品质量也较高,来自日本的进口产品质量最高,从高收入国家进口的产品质量最高,其次是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最后是低收入国家。(2)从整体上来看,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可以显著的促进企业创新,这一回归结果在加入进口来源国人均GDP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以及更换被解释变量指标后仍然是稳健的。(3)从分样本回归结果来看,进口中间品质量、进口资本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创新有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进口中间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资本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4)从路径机制检验结果来看,进口产品质量提升可以通过市场扩大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两种途径影响企业创新,而成本降低效应并非主要路径。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进一步深化贸易开放,鼓励企业进口高质量投入品;加强企业对国外技术溢出的利用;协助企业扩大市场;提高企业进口资本品的议价能力,降低进口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本土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却在不断拉大,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全面均衡发展,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个不可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地区人力资本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推动力,各地区拥有人力资本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差
学位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质量发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成为突出问题。在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政策措施下,差距过大的局面虽有所缓解,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大量学者认为在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时应考虑地方财政支出和城镇化水平这两个因素。因此,本文以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镇化为背景,明确城镇化进程中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为加强地方财政制度设计,合理引导财政支出,促进城乡居
本文以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研究对象,借助LMDI分解法,把个税收入结构因素、税负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因素、城镇化因素和人口规模因素纳入到同一个分析框架之中,对2000-2018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进行了逐年的无残差分解。同时,本文还将Tapio脱钩弹性指数分析与LMDI分解法结合,构建了个人所得税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Tapio脱钩弹性指数,并进一步把脱钩弹性指数分解为多个子脱钩弹性指数,对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我国未成年子女中,有3581万的未成年子女是跟随父母流动的。其中,上海市每10个未成年子女中就有4个是流动人口子女,北京和浙江每10个未成年子女中有3个是流动人口子女。未成年子女是流动人口家庭中特殊的一员,他们跟随父母流动,迎来了其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困难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所必须解决的。让流动儿童“学有所教”,是社会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选。那么,人口的流入是
学位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且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土地财政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诞生的产物,对产业结构升级更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高价出让商、住用地的以地生财模式深受地方政府青睐,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地方政府越发依赖土地财政,土地交易变得更加频繁。同时,为了实现GDP为目标的晋升机制,地方政府投资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人口和产业集聚,劳动力、资本、土地要素也从农业部门流入非农业
学位
在全球能源紧张,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以其节约能源、减缓环境污染的独特优势成为世界各国在未来发展汽车产业的首要选择,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产业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作为全球汽车保有量第二的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高,依赖程度大,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既是应对节能减排战略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选择。  自2001年起,国家就把发展新能源汽车
近些年,随着一系列党中央、全国人大文件出台,预算支出标准体系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焦点之一。《预算法》第32条第3款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财政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是各级单位各类别财政预算支出定额标准组成的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是合理分配经费资源的
学位
随着各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同样受到了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各国在旅游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提升自我竞争力,成为了各国考虑的问题。泰国作为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在如何提升旅游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文献总结了前人对如何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各种看法和方法,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泰国旅游业目
学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制定碳减排目标和实施碳减排措施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总体上2018年全球碳排放增长2.0%,中国碳排放总量100亿吨,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美国的1.85倍,印度的3.85倍,西欧发达国家的2.85倍,超过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4。于是发达国家指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削减效果不佳,中国官方既面临来自国际的巨大公共压力,又根据自身经济良性发展需要,制定了碳减排目标
学位
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开展试点以来,交易额稳步提升,在2010-2015年更是经历了跨越式的增长。但近几年,受国内金融改革迟滞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增速不断下降。关于如何提升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水平,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国家宏观层面,但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源头,具体则是境内外进出口企业选择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并在所在地银行进行结算,汇兑,清算等层面的区域主体是中国各省份,跨境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