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支出标准指标体系的评估与重构--以北京社保支出标准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06079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一系列党中央、全国人大文件出台,预算支出标准体系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焦点之一。《预算法》第32条第3款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财政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是各级单位各类别财政预算支出定额标准组成的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是合理分配经费资源的基础依据、是实施预算公开透明的重要方式、是硬化财政预算支出的必要举措。
  目前,我国预算支出标准指标体系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可以分为基本支出标准和项目支出标准,按照标准编制主体可以分为中央本级预算支出标准和地方政府预算支出标准。目前来看,由于中央本级预算支出标准建设时间较早且管理和研究能力较强,中央本级的预算支出标准的进度和精度都优先于地方政府。同时,地方政府之间由于存在博弈现象,各地区的支出标准建设动力不一致,出现了标准建设进度参差不齐的现象。
  为了检验我国预算支出标准是否合理,本文以北京社保为例,收集《北京统计年鉴》(2017-2019)的相关数据,剔除数据缺失的3个区,对剩余的13个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北京社保标准能够比较全面地覆盖到居民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符合社保标准的基本要求。
  最后,在把握党中央、全国人大文件精神原则并总结历年来支出标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角度,尝试完善目前的预算支出标准指标体系:(1)对于项目支出尝试采用“项目活动分类作为纵坐标、支出要素作为横坐标”的二维支出标准体系框架,能够将繁杂的项目支出合理分类,全面覆盖,提高标准制定的效率。通过利用统计工具,对项目支出标准二维框架的每个子单元制定完支出标准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点、推广使用,并定期对项目支出标准进行绩效分析和动态调整,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支出标准指标体系。(2)对于基本支出尝试采用“人员经费支出标准体系一维框架”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标准体系二维框架”,明确各自支出界限,分别制定标准,试点、推广并定期绩效分析和动态调整,从而形成完整的基本支出标准指标体系。
其他文献
青海省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并且欠发达的省份,义务教育不仅关系到青海省经济长期发展以及其贫困代际传递的破除,还有利于其民族融合与社会和谐,是一个关乎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键问题。关注这样的省份的义务教育对于当前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国的脱贫事业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青海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进行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本文界定了“城市、城镇、乡村”、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均等化等基本范畴;回顾
学位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为止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9—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9.2%,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为90.03万亿元,相较于1979年增长了219.5倍,创造了“中国奇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传统文献主要从经济角度研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这只能部分解释环境污染问题,它不能够脱
学位
依托黄金水道打造的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为了加快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国家制定了以城市群发展为依托的规划,成渝、滇中、黔中、长江中游及长三角城市群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五大城市群逐渐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FDI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外资的不断涌入,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FDI对生态
学位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的群体比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差距依然较大,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不少难题,仍需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城乡差距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一方面,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明显,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显
学位
我国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却在不断拉大,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全面均衡发展,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个不可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地区人力资本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推动力,各地区拥有人力资本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差
学位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由高速向高质量发展,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成为突出问题。在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政策措施下,差距过大的局面虽有所缓解,但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大量学者认为在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时应考虑地方财政支出和城镇化水平这两个因素。因此,本文以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镇化为背景,明确城镇化进程中地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为加强地方财政制度设计,合理引导财政支出,促进城乡居
本文以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研究对象,借助LMDI分解法,把个税收入结构因素、税负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因素、城镇化因素和人口规模因素纳入到同一个分析框架之中,对2000-2018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进行了逐年的无残差分解。同时,本文还将Tapio脱钩弹性指数分析与LMDI分解法结合,构建了个人所得税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Tapio脱钩弹性指数,并进一步把脱钩弹性指数分解为多个子脱钩弹性指数,对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我国未成年子女中,有3581万的未成年子女是跟随父母流动的。其中,上海市每10个未成年子女中就有4个是流动人口子女,北京和浙江每10个未成年子女中有3个是流动人口子女。未成年子女是流动人口家庭中特殊的一员,他们跟随父母流动,迎来了其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困难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所必须解决的。让流动儿童“学有所教”,是社会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选。那么,人口的流入是
学位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一直以来的重要任务,且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土地财政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诞生的产物,对产业结构升级更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高价出让商、住用地的以地生财模式深受地方政府青睐,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地方政府越发依赖土地财政,土地交易变得更加频繁。同时,为了实现GDP为目标的晋升机制,地方政府投资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人口和产业集聚,劳动力、资本、土地要素也从农业部门流入非农业
学位
在全球能源紧张,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以其节约能源、减缓环境污染的独特优势成为世界各国在未来发展汽车产业的首要选择,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产业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作为全球汽车保有量第二的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高,依赖程度大,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既是应对节能减排战略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选择。  自2001年起,国家就把发展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