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农业连年增产,农户却持续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农业生产面临着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但是瓜果、蔬菜“卖难”时有发生,“米贵稻贱”现象又普遍存在于目前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领域中。这都表明着农户在出售农产品时,销售价格无法实现其价值或者低价出售,农户在议价能力上的弱势地位抑制了农户收入的增长,并且抑制了农户再生产的积极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下,中央曾多次出台确保农户增收的相关文件。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又再次指出要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但是直接针对农户进行大量补贴会严重加剧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分析农产品市场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议价能力,确保农户自主增收显得尤其迫切,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新古典经济学常常将农产品市场看作完全竞争市场。但是,现实和理想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农产品市场中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关于如何解决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议价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加入合作社能够提高农户的议价能力。关于合作社议价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还缺乏理论分析的支撑。农户加入合作社以后议价能力得到提高,但是现行合作社的议价能力到底怎样?在和收购商议价的过程中是否仍旧处于劣势?关于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实证分析能够回答。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如下延伸:(1)运用SD曲线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合作社与收购商之间的议价机制。(2)首次运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以及陕西省10县100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定量测度合作社的议价能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收购商相较与合作社而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所以在议价过程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农产品的成交价格将低于基准价格16.46%;(2)合作社和收购商掌握信息的差异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大部分合作社在议价过程中处于劣势,少部分则占据优势;(3)合作社规模越大或者成立年限越长,则议价能力越强。根据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建议,旨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议价能力,削弱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收购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以此增加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