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目前有接近百万的残疾人,以及超过两百万的老年人,他们对于无障碍环境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适逢2008年北京残奥会召开,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北京市无障碍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北京无障碍建设成果显著。对此我们应该有清楚的认识,报道中提及的无障碍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不是指北京市无障碍环境的普及程度。一个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是否完善应该由该地区的居民来判断,也就是说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无障碍程度才是衡量该地区无障碍的标准。
生活区无障碍环境是无障碍环境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生活区无障碍环境水平直接决定了残障人出行能力及范围。而生活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通过系统化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计划,将生活区作为建设无障碍环境的重点,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无障碍发展策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盲目建设及超前建设造成的损失。在目前无障碍建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是当务之急。
生活区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工作以残障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展开,对无障碍设计发展过程及经验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残障人的生活需求与生活区无障碍现况的差距,提出以生活区为中心系统化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模式,对如何更好的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生活区无障碍环境主要从无障碍环境系统角度出发,通过对使用者,无障碍设施,区域性质这三个系统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探讨以有限的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使用,达到无障碍环境建设最优效果的问题,论文阐述了如下内容:
(1)国内外无障碍建设发展及经验;
(2)与生活区无障碍需求相适应的建设模式;
(3)系统化生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思路;
(4)住宅小区无障碍系统建设;
实证分析研究以生活区为中心系统化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模式的过程中,用无障碍系统的观点对四方生活区住宅小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依据小区内部流向与外部联结需要确定与其相适应的无障碍设施布局,合理设置无障碍步行环境及车辆通道,完善公共地面区域无障碍功能,梳理无障碍联结导向,提供友善无障碍使用界面,形成系统化、人性化的无障碍生活环境。同时对无障碍系统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配合问题、生活区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化设计问题、无障碍环境系统与使用者心理之间的关系问题等进行了配套研究,论证以生活区为中心系统化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发展计划,促使资源优化配置,无障碍建设贴近生活,实现无障碍建设良性可持续发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