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鲁特旗好老养鹿场的发展变迁研究(1963-1978)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营农牧林鹿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投资建立的农业经济组织,其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由国家进行投资,商品归国家所有。国营农牧林鹿场集中建立于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在内蒙古地区建立了为数不少的国营农牧林鹿场。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现通辽市)扎鲁特旗好老养鹿场为个案研究对象,挖掘利用相关档案史料,对好老养鹿场建立及其转营林场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分析论述。1958年,扎鲁特旗罕山国营林场最先开始养鹿,但由于罕山林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再加上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不得不筹建新的养鹿场。根据相关档案史料记载,当时的好老养鹿场具备养鹿条件,因此1963年筹建了好老养鹿场。好老养鹿场位于扎鲁特旗北部,大兴安岭山脉的南端。该林场东、北、西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场南地势平坦,从整体上看这里十分像一座豪华壮观的深宅大院,故名“好老”。好老养鹿场于1963年建场,是驯化和人工养殖野生马鹿鹿场,以养鹿为主,是国营事业单位。20世纪70年代,为加快新中国林业的发展,国家在宜林荒山面积比较大的无林少林的地方陆续试办了以造林为主的国营林场。当时的好老养鹿场鹿源减少,鹿茸价格下跌,养鹿业受到冲击。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1978年,好老养鹿场决定转营林场。论文主要交代了好老养鹿场的建场背景和组建需要。论文最后部分主要论述了好老养鹿场转营林场的原因、好老林场的建设与发展等问题。本文对1963年到1978年间扎鲁特旗好老养鹿场的建立及其转营林场的历史过程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好老养鹿场建场目的、发展概况、经营管理和人员来源及居民构成等诸多问题。
其他文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面临即将到来高考的压力,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过于强调让学生强化记忆背诵、进行勤学苦练,来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这就造成了在当前高中
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重视比较研究,教科书比较研究成为热点。在纵向比较方面,大部分研究内容都集中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教科书的比较上。从横向比较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都与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进行了比较。也有对我国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之间的比较。但对于职业高中教科书整体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而对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是以人教版和高教版两套职业高中数学教科书为研究载体,采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普遍加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自然成为了重中之重。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在发展初步阶段的乡村公共文
后进生在高三英语的复习中常常存在目标不明确、复习方法不佳、复习效果差等问题。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复习
目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特点。胚胎干细胞在体外能够模拟早期胚胎的发育;在体外培养过程
本报告以笔者所做的一次交替传译实践为语料,描述的口译任务为山东财经大学与达尔豪斯大学经济学项目讲座的现场英汉交替传译。笔者基于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回顾并分析了其在
高通量、高可靠和广域互联互通是5G及6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3 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R16(Release-16)中提出卫星与5G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的业务模式,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新的需求,使得已有的数据业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很快将会进入第五代通信系统(5G)。由于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变化,对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传输速率、系统的效率、资源利用率等各种性能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多载波系统尤其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近四十年来,稻曲病在世界各主要水稻栽培区表现出发生规模不断扩大、严重程度不断增加的态势,并逐渐发展成为水稻主要病害。浙江省已经成为我国稻曲病发生的重灾区。本实验室
移动终端分布式网络一般由相互对等的终端设备构成,各节点承担任务处理和任务转发工作。如何充分利用设备有限的能量,保证网络平稳运行,以及提高任务处理效率是该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已有研究工作一般采用集中式算法进行任务调度,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区域子中心,难以充分利用设备的整体资源。计算迁移技术侧重于将高负载节点的计算任务迁移至低负载节点进行,从而提高全网资源利用水平。高效的任务调度方法,对于利用计算迁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