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同猪瘟病毒一样同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可以自然感染猪,在临床症状上与猪瘟难以区分,而在我国猪群中 BVDV抗原阳性率很高,这给猪瘟的防制和根除带来了新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 RNA的反向遗传技术,构建表达 BVDV E2基因的重组CSFV疫苗,同时对 CSFV抑制 I型干扰素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 RT-PCR和 PCR技术分段克隆 CSFV基因组的不同片段,然后拼接得到猪瘟病毒疫苗株基因组全长cDNA,并在全长cDNA中插入EGFP标记基因,便于观察 CSFV感染性克隆的获救。在此基础上用 BVDV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 E2替换 EGFP基因,构建了表达 BVDV E2基因重组猪瘟病毒疫苗株全长 cDNA。所有的全长cDNA克隆到低拷贝载体pOK上,并在其5’端加上T7启动子,3’端加上核酶切割序列和T7终止子。所构建完整的全长cDNA转染表达 T7 RNA聚合酶的痘病毒(MVA-T7)感染的 PK-15细胞,获救猪瘟病毒。初步获得了表达 EGFP的重组CSFV,但不稳定。 为了研究CSFV抑制I型干扰素合成的分子机制,克隆了一些可能与此相关的基因,对其中的猪干扰素调节因子3和7进行了原核表达,用表达的产物免疫家兔,制备了抗猪 IRF3/7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证实了猪瘟病毒感染 PK-15细胞后下调 IRF3的表达,但对 IRF7没有影响。为后续研究猪瘟病毒抑制 I型 IFN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