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交友的疏与导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s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痛心的发现,许多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产生,正是由青少年的交友不当或者交友挫折导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着生理的成熟,青少年们企盼着投入社会,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在心理上,他们毕竟还很幼稚,道德标准不成熟,因而青少年交友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投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加以引导。
  关键词:青少年 交友 局限性 疏通 引导
  青少年正处于独立于社会的关键时期,他们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逐渐产生“成人意识”,开始封闭自己、学着用自己的眼睛探索一切,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他们渴望得到周围的人的理解,渴望父母、师长能和自己一起平等的交谈。但是在成人眼里,他们依然是个无知的孩子,面对成人的不理解,他们报以沉默、甚至愤怒。于是,他们找到相对来说和自己有同样经历、同样心事的同龄朋友,建立起最初的友谊,拓开了交往的天地。他们凭着自己的好动、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的交往中,但由于他们个性突出,阅历疏浅,把现实过于理想化,往往会损害友谊的建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热情过高而执著不足。青少年在心底上对父母疏远之后,进入广泛的交往同龄朋友的热潮中,他们不厌其烦的谈论着差不多的主题,交换着已经同一的意见,向着自己能介入的一切范围寻找自己的新的朋友。但是他们的这种交往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淡漠下去。得到容易,失去也很容易。
  其次是自我满足,不求平等。交往的本身是个体内在发展的一种需要,可以填补成长的孤寂。青少年把这种需要的满足带入了交往的每一个过程、细节,一味的去满足自我的需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人的得失。一些青少年在痛苦的时候要求他的交往对象要具备同样的情绪,但是当交往对象把自己的苦衷告诉他的时候,他却无法静坐聆听,这种不能平等互助的友谊当然不会持久。这种现象与少年那种不完善、不恒定的道德观,以及对“交往”的真实内涵领悟浅显密切相关,也是一种不正确的交往之道。
  再次是标准无度,皂白不分。青少年之间友谊的建立,有时令人不可思议。比如,抄了对方的作业,帮助自己出了气,一道去做了一件淘气的事,甚至给了自己一块冰淇淋等,这些事情一时间就可以使交往双方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他们不能给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予以正确的评判,道德意识很不巩固,有的甚至尚未形成。
  总起来说,现在的少男少女,思维比较敏捷,思想相当活跃,他们是成长中的、变化中的、不成熟的人,同时又是感情极为丰富的人。随着生理上的成熟,他们希望涉足社会,参与社交,寻找真正的友谊来弥补自己的心理孤独感。他们渴望尽快地走出父母、成人为他们设计的象牙塔,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倾吐给同龄的朋友。针对这些特征,对青少年那尚不成熟的交往方式,给予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一,不要对他们过多地压抑和控制,要放手让他们勇敢地投入到社会中去。家长、成人要让青少年自由地投入他留恋的任何环境,给他们适当的空间,供他们发挥、创造。青少年需要自由和独立,合理的应当给予满足,并帮助他们鼓足勇气,去探索陌生的世界,不要过多的盘问,一味的看管,导致逆反情绪的产生。同时,家长、成人还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减轻他们眼里的“成人压力”,多和他们谈心,尊重他们,作他们的知己,了解他们的矛盾心态,指导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同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周围的世界,学会对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二,一定要注意帮助青少年选择适当的交际环境和交往群体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对个人进行工作最实际的方式是将个人保留在集体中。”少年的各方面意识尚未巩固,受环境的影响很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环境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风气、社会文化娱乐场所、社会成员的意识水准以及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媒体传播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全方面立体空间,而青少年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对一定社会文化的认同、内化,当他们所接触的环境中某一行为准则得到了自己的认可,他们就会心甘情愿的投入自己的兴趣和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他们会很自然的在其中确立“成长楷模”,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通过潜移默化,环境的影响就会无声无息的在他们心里耕作出一片广大的田地,而这种影响一般是长期而稳定的,因而,作为师长,我们要注意从众多的社会影响中为青少年选择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一致的环境,让健康的大众文化和社会意识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流。
  第三,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道德评判。青少年时期,由于心理诸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情感上表现得活泼热情,但缺乏良好的成熟的意志约束,即不能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因而,情感易于波动,经常进行许多无原则、令成人莫名其妙的交往,对一些有害的东西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上的评判,因而容易走上邪路。成人要帮助他们形成稳固的人生观,让他们知道“朋友之交,贵在知心”,只有交往的双方有共同的信念、兴趣和一致的人生观,才能获得至善至诚的友谊。
  第四,培养青少年成熟的交友心态。要建立真正的友谊,需要交往双方都付出努力,随时克服有碍于友谊的品质。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良好交友心态。
  首先要诚。诚包括诚心、诚实、诚恳,这是交友的基本条件。“以诚相待”,视对方为知己,才能获得纯净的友谊。
  其次要信。信是自信、守信、信任,自信的人能够让对方感受到可靠与信赖,守信表现了对别人感情和人格的尊重,而不信任别人则会导致交友中的认知偏见,进一步破坏友谊。
  再次是理解和互助,理解是友谊的源泉,要想获得长久的朋友,彼此之间必须架上理解的金桥。
  最后是热情。对朋友热情会被对方视为无私、公正、诚实和负责任,对方不仅愿意维持这种友情,而且也能以热情相报。
  友谊是人生发展的推进剂,它给人以温暖,给人以热情,给人以动力,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歌颂友谊的华章。今天,我们更需要交往,更需要友谊。我们希望为青少年拓开一片纯净的空间,愿青少年都能获得健康的友谊,愿纯真的友谊能为青少年的人生添光增彩。
其他文献
自1975年从动物体内能提取肿瘤坏死因子(TNF)以来,许多科学家从哺乳动物及禽类体内提取TNF并对其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研究和探讨。而用鸡包涵体肝炎病毒诱生TN
内容摘要:本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以生动翔实的实例,从灵活使用教材、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评价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提高 数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在广大的一线教师能以一种冷静的眼光审视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也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讲求实效性上来。但是,教学中仍然有一些现象,却是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背道而驰。作为一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