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第一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十位获奖教师教学录像的分析,旨在研究大学英语精读课上教师教授语用知识的情况。研究问题主要包括:(1)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教师通常花多少时间教授语用知识?(2)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教师通常教授什么类型的语用知识?(3)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教师通常以什么方式来教授语用知识?本研究选取第一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十堂英语精读课录像作为语料,研究对象包括八位女教师和两位男教师。其中一人分别获得第一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三人获得二等奖,六人获得三等奖。研究方法包括对十堂英语精读课录像进行多次观看、并仔细转写成文字材料、以及必要的数据统计等。通过对采集的语料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十位获奖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语用知识的平均时间是284.5秒,占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23.7%。其中,最长的语用教学时间是601秒,占该教师总体教学时间的52.4%,最短的语用教学时间为138秒,占该教师总体教学时间的11.5%。这一结果表明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教学,而是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然而与教授语用知识的时间相比,教师仍然花很多的时间传授语言知识。第二,十位获奖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语用知识主要包括“文化”和“合作原则”。通过录像分析,十位教师均在课堂上传授“文化”语用知识,只有五位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有关“合作原则”方面的知识。在“文化”教学中,“深层文化”占文化信息的35.2%,所占比例最高,“高文化”占文化信息的17.4%,所占比例最低。在“合作原则”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合作原则”中“四条准则”知识的传授。第三,十位获奖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显性教学”和“布置任务”这两种方式来传授语用知识。研究发现这十位教师花在这两种方法上的时间存在差异,教师花在“显性教学”上的平均时间为170.5秒,占整个语用教学时间的59.9%,而花在“完成任务”上的平均时间为114.0秒,占整个语用教学时间的40.1%。教师主要通过“显性教学”来解释“文化”和“合作原则”等方面的语用知识。教师布置的与语用知识相关的课堂“任务”主要包括让学生观看“电影和录像”、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互相“对话”等方式,其中观看“电影和录像”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要高于其他类型的任务。本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第一,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首先他们自身的语用能力应得到加强。第二,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传授语用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使他们能够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语用知识的大量输入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第三,教师应该选择地道的语言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地道的语言素材来源于录像、电影、磁带等等。使用地道的语用素材能够帮助教师在很自然的环境下教授语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