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山西组砂岩储层评价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hit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沁水盆地是位于华北板块上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目前是我国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该盆地上古生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还有大量砂岩储层发育。如果地质条件配置有利,煤系本身及其上覆地层能够形成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的致密砂岩气藏。本次研究以沁水盆地山西组砂岩致密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储层评价工作整体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指导下,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借助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物性分析等资料,对砂岩储层的碎屑组分、填隙物特征、孔隙类型、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不同井间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选系数、均质系数、泥质含量和砂体最大单层厚度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法对沁水盆地山西组砂岩储层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确定整个盆地山西组储层优劣,为下一步寻找有利勘探目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山西组主要发育陆相湖泊及三角洲体系沉积环境为主,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成因组合。研究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砂岩常见棕褐色、灰色中一细粒砂岩为主,磨圆度以次圆为主,胶结类型主要以孔隙式胶结为主,颗粒间接触关系为点接触和线-点接触为主,粒度分选性好到中等,综合考虑,研究区的砂岩结构成熟度为好-中等。通过对铸体薄片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分析,识别出山西组砂岩的孔隙类型有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晶间孔、粒间溶孔和裂缝。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发育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且胶结作用为主,因此使得研究区储层储集物性较差,孔隙度、渗透率均较低,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以中小孔—微细喉道为主,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在储层物性的各个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法理论对沁水盆地山西组砂岩储层进行定量评价,并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类:相对I类(相对有利储层)、相对II类(相对较为有利储层)、相对III类(相对差的储层)。其中相对I类有利储层多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相对II类较为有利储层则多以前三角洲和分流间湾沉积,相对III类差的储层则一般是湖泊相沉积。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在模式识别、目标跟踪和图像理解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一些学者致力于图像分割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分割
1,8-萘酰亚胺类比率荧光探针分子是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金属离子探针,改变识别基团的结构可以获得高选择性的Cu(II)和Cd(II)离子荧光探针,荧光发射波长蓝移。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
水污染问题是现代社会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大量污水来自于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它们携带着各种化学物质如果未经处理被排入湖泊、河流和海洋后则会严重影响水质。其中,含
心律失常是由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律不规则疾病。多数心律失常患者发病轻时没有症状,但随病情发展可能会从出现心悸和心跳停顿等症状发展到中风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碳点(CDs)作为纳米材料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由于它的合成方法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易功能化、低毒性、光致发光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催化、生物传感等
中国监察制度历史悠久,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和确立于秦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充分发展,隋唐时期逐渐成熟,宋元时期进一步强化,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朝监察制度吸收历代监察制度的优点并加以发展完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对维护明朝的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之前的监察制度相比,明朝监察制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监察系统更加严密,监察范围更加广泛;监察机关相对独立,监察
Ti-YNU-1分子筛具有扩展的12-MR层间孔道,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显示出比Ti-Beta、TS-1、3D Ti-MWW和Ti-MOR分子筛更高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本论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T
本论文以设计研制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的过渡金属-有机杂化配聚物型分子材料为目的,采用水热方法,设计合成了两大系列配聚物:(1)以兼具刚性的共轭氮杂环和柔性可弯曲旋转的亚胺基
脂多糖(Lipo 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引起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适当的炎症反应有益于身体增加免疫力,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
《道德与法治》与其他课程不同,是初中阶段德育的关键课程,也是完成初中立德树人任务的主阵地。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全面更新了课程内容,明确界定了课程目标,在教学方式上也提出了新的实施意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感教学法,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逐渐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