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始于细胞水平而终止于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至今仍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中药对内异症的治疗从针对疾病局部的化瘀、祛除病灶开始,已取得一些成果,所倡导的治疗方案个体化也说明需加强对中医药治疗深入的基础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粘附-侵袭-血管形成环节相关因素的深入研究,如粘附分子之一整合素参与异位内膜与腹膜粘连并进一步侵犯腹膜的过程的研究,在以补肾调周为主的前提下结合活血化瘀方法,从根本上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成的内环境,干预异位内膜的“入侵”过程,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目的:1、临床观察化瘀消癥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性。2、从模型动物的实验方面探讨补肾序贯方(包括滋阴汤和补阳汤)结合软坚化瘀法方(散结镇痛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观察化瘀消癥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用。2、采用光镜及电镜方法观察实验大鼠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实验大鼠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分布、相对含量。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quantitative PCR)从基因水平检测实验大鼠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mRNA、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结果:1、临床试验结果:采用化瘀消癥剂治疗内异症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痛经、盆腔痛等明显改善,但不孕者妊娠率疗效不显著。2、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混合组、补肾序贯组、软坚化瘀组各治疗组中,混合组可以较显著改善病灶局部的病理变化。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混合组、补肾序贯组、软坚化瘀组均能明显减少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分布,并使整合素αvβ3阳性蛋白颗粒染色变淡,其中混合组的效果尤为明显。4、补肾序贯结合软坚化瘀方干预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mRNA、整合素β3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提示:混合组及补肾序贯组的整合素αvmRNA与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结论:1、临床试验采用化瘀消癥法治疗内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期待改善生育的不孕患者妊娠率不显著。2、实验研究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成功建立了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补肾序贯方结合软坚化瘀方可以较显著改善病变局部的病理变化。3、从蛋白、基因水平检测显示整合素αv、β3在正常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模型组异位内膜中高表达,提示整合素αv、β3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密切相关。4、从蛋白、基因水平检测显示补肾序贯结合软坚化瘀法能够降低整合素αv、整合素β3的表达,调控异位内膜粘附、种植以达到抑制子宫内膜的异位生长的目的。5、对软坚化瘀方、补肾序贯方的研究结果提示两方能减少EMS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但两方合用则效果更优,说明EMS的治疗不应单纯局限于软坚化瘀,而应“标本兼治”,注意性周期的节律活动予以进行补肾序贯中药治疗常可起到更好的效果。6、本研究从体质出发,以补肾序贯方结合软坚化瘀方治疗EMS大鼠,为探讨补肾序贯结合软坚化瘀法调控EMS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