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信息渠道的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7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国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诉求日渐强烈,全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护客户和消费者权益、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环境建设、构建和谐高效的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尽管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有了强于以往的认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和研究。而在对数字金融的研究当中,鲜少有学者关注其对非经济效益的创造,换言之,对数字金融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探究目前较为缺失,因此本次研究将为数字金融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研究做出尝试与努力,并对数字金融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进行探究,为研究数字金融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给出信息不对称视角的新思路与想法。进一步地,此次研究能够在实践中为企业做出社会责任承担战略决策提供新的方法和启示,有利于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活动中表现更好,同时为政府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实施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为促进企业以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环境价值提供了新的想法与思路。本文的基本想法是在企业选择承担社会责任时,企业能够利用更多信息把握社会风向,做出更好的社会责任承担的决策。同时,数字金融缓解信息不对称性能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行为,缓解由社会责任承担所带来的企业短期内的股价压力。另一方面,在信息更透明和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提升的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表现差在被投资者观测到后,所带来的被投资者排斥的压力会迫使企业在选择承担社会责任。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在过去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研究和文献的总结归纳,基于信息传导理论和投资者响应提出数字金融发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研究假设,将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间的数据,借助Stata16.0软件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之后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探究数字金融是否通过减弱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驱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媒体关注度以及产权性质对数字金融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支持了数字金融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实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这一影响机制。随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确保本次研究的合理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有正向促进作用。(2)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性驱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3)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受到媒体关注度的正向调节作用。(4)相较于国有企业,数字金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在民营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在此次关于数字金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中,本文主要实现了以下创新:(1)在当前对数字金融所创造的效益主要集中于经济效益的状况下,尝试探究数字金融在非经济效益,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影响,同时当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集中于企业内部,本次研究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因素的探索做出尝试。即尝试解释数字金融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正向驱动作用。(2)创新性的提出通过信息不对称探究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即数字金融能够以低成本、广覆盖和高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对企业信息的掌握更多,从而能缓解公司高管所面临的短期内的由企业社会责任活动造成的股价压力,以及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关注度,从而驱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3)创新性提出在数字金融影响社会责任过程中媒体关注度和产权性质将影响数字金融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效果。媒体关注度能强化将企业信息向投资者的传递,进一步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作用。国有企业则是本身所受更强的约束、国民诉求和信息披露要求,因此自身有更多社会责任承担自驱性,于是数字金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弱于民营企业。媒体关注度和产权性质能够进一步支撑数字金融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结论。
其他文献
研发活动是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企业而言,研发活动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往往会因为看不到短期收益而对研发投入的意愿很低。目前我国希望打造一个依靠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因此研究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对于政府而言同样至关重要。企业能够依靠举债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存在的资金短缺的状况,但过多的债务融资或者不合理的债务结构
学位
利率对于宏观经济调配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以来,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有效性成为央行重要工作之一,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引起学者的广泛研究。本文尝试通过微观主体投融资决策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来探讨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使用2007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财务数据、我国货币市场以及贷款市场利率构建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
学位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资产配置成为家庭金融决策的重要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单一,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极大阻碍了家庭享受资本市场发展的红利。然而,这种状况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中国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多表现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而持有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正规金融市场风险资产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和城市水平。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是为
学位
1933年,美国首创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体系的稳定作用较为显著,后全球各国各地区效仿美国的做法,也陆续引入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于2015年颁布《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它与宏观审慎监管、央行最后贷款人构成了我国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银行挤兑事件鲜少发生,因为存款保险制度能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从而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但存款保险制度有一
学位
2008年金融危机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开始迅速增长。而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也开始迅速发展。随着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现象的增多,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正在逐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环境,增加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金融监管部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开始对影子银行进行“精准拆弹”。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微
学位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中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并购案例越来越多,而此类协议作为并购交易中的一项对赌性质的合约安排,不仅能在交易定价方面发挥调节作用,也逐渐成为推动上市公司完成并购交易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实务中仍然存在标的公司在承诺期满时无法实现承诺业绩而需向并购方支付与承诺业绩差额等额赔偿的情形。因此,业绩承诺协议能否为投资者带来积极的市场表现,这一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同时,考虑到并购重组事项在从披露到交
学位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以蓬勃之势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关于居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的具体状况会不会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对风险性资产的具体配置会不会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所影响?和传统的家庭资产配置的选择相比较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否能够推动家庭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的进一步发展?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包括互联网金融的相
学位
鉴于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与经济的关系不可分割,金融、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当作热点问题被宏观经济学研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也逐渐转向创新和技术进步,因此,如何通过构建完善的金融发展体系,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外部融资,从而实现创新型经济增长,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通过将金融发展水
学位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步消退,相对于我国呈逐步上升趋势的劳动力成本,以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成员国为主的东南亚劳动力成本逐渐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占优。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经济新常态”概念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经济以往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不能支持其继续高速增长的事实,而“新常态”核心要义便在于逐渐改变中国经济驱动方式,由以往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
学位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万众期待中正式营业,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发行制度逐步由审批制下的“额度管理阶段”以及“指标管理阶段”过渡至核准制下的“通道制”和“保荐制”,再到今天的科创板及创业板试行注册制,形成了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注册制的实施使上市公司的实质审核权由监管机构下放至交易所,而证监会只需要负责对企业的注册文件进行形式上的审查,上市条件的精简和优化大大缩短了企业上
学位